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清华博士生在校成功施救 迈瑞AED助力紧急救援

2024年12月4日 14:34  CCTIME飞象网  

近日,清华大学发生了一起紧急事件,一位中年男性在操场上突然晕倒,情况危急。幸运的是,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的博士生及北京市红十字军红救援队志愿者赖老师迅速采取行动,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施救人员的专业素养,也凸显了AED在公共急救中的重要性。

据了解,事件中使用的AED为我国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旗下的产品。作为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与解决方案供应商,迈瑞医疗多年来持续通过技术创新,让AED产品更好用、更易用,还连续六年开展“一堂救命课”,普及急救知识,在提升大众急救意识的同时,让大众更敢用AED开展急救。

十年自主创新,让AED更好用、更易用

2013年,迈瑞医疗成功研发出中国第一款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双相波AED。此后,迈瑞医疗一直致力于以技术创新,推动更便捷、高品质的AED产品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普及。

历经十余年的积累,在今年迈瑞医疗再度推出全新一代AED BeneHeart E/L系列,从四大领域取得创新突破。

首先,在体积上,新款产品在保证超大能量(360J)的同时,体积较上一代下降了38%,这也是当前业内体积最小的360J能量AED产品。根据欧洲复苏委员会(ERC)等权威学术机构在指南中有相关描述:360J能量具备有效性和安全性,高能量除颤可以提高救治成功率。360J高能量双相波,可覆盖更多人群,对于常见的复发性室颤有更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为了让AED“更好用”,降低普通人的操作门槛,迈瑞医疗全新一代AED还采用了ResQNavi®智能急救导航技术,可自动适应施救者的熟练程度,智能调整动画和语音提示。

其中,BeneHeart E系列AED通过高精度的按压反馈电极片和动画语音反馈,直观指导按压深度和频率,帮助施救者尤其是非专业的施救者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和专注,提高心肺复苏质量。

此外,迈瑞医疗还配备了迈瑞AED智管小程序,无需用户下载APP或访问网页,即可提供设备激活、设备管理、培训科普和服务权益等服务,帮助用户随时随地了解设备状况,有高度的灵活性与便捷性。

AED BeneHeart E/L系列产品不仅在性能上实现了突破,更在智能化和易用性上进行了创新,有望进一步提升AED的普及率。通过这款新产品,迈瑞医疗期望能够提高急救成功率,进一步降低心脏骤停患者的死亡率,为构建更加完善的急救体系贡献力量。

助力AED更可及,提升大众急救意识

长期以来,迈瑞医疗通过积极捐赠AED,助力公共急救事业的发展,让AED更可及。今年6月,迈瑞医疗联合腾讯臻益通过浙江省红十字会捐赠1000台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旨在支持浙江省推进应急救护工作。巴黎奥运会期间,迈瑞医疗还联合塞尔维亚奥林匹克委员会和红十字会向塞尔维亚国家体育联合会捐赠20台AED,为参加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塞尔维亚运动员提供生命救助支持。

此外,迈瑞医疗也在积极开设AED公益科普,让公众更会用、更敢用AED,从而真正实现“救在身边”。自2019年起,迈瑞医疗就已先后走进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以及深圳南山书城、龙城公园等许多公共场所,连续六年开展“一堂救命课”公益科普系列活动。

今年,迈瑞医疗“一堂救命课”已分别在东南大学、四川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与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举行。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迈瑞医疗直接或间接推动34万人次参与急救培训,其中公司组织急救培训190场,培训7000人。根据迈瑞医疗披露的三季报数据,截至2024年9月30日,迈瑞AED已在中国累计成功救治302名公共场所心脏骤停患者。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国移动王晓云:6G已经进入面向产业技术创新的全新阶段
精彩专题
2024中国算力大会
2024年国际信息通信展
中国信科亮相2024年国际信息通信展
第25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