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博大数据亮相2024香港金融科技周,领先融合算力助力点亮金融科技新航道

2024年11月5日 20:00  CCTIME飞象网  

近日,备受瞩目的2024香港金融科技周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盛大召开。作为亚洲地区最隆重的金融科技盛事之一,金融科技周由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主办,以“点亮金融科技新航道”为主题,汇聚了来自100多个经济体、逾30000名金融科技领袖,共同探讨金融科技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沿应用场景。

博大数据作为领先的融合算力基础设施服务商,同时也是金融科技的资深探索者,在金融科技周现场,作为参展企业,全方位展示了其在金融领域的创新成就和智算技术,向全球来宾传递出助力金融科技企业创新、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念,吸引了众多与会者的关注。

香港金融科技生态繁荣,博大数据筑牢创新基石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良好的金融科技生态系统,既积极拥抱新技术,又具备适当监管能力,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寻找金融科技发展机遇的理想平台。同样,博大数据也秉持着相似的愿景与目标,旨在为推动金融科技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博大数据深知,在金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只有不断探索前沿技术、优化解决方案,才能打造更加高效、安全、智能的服务。经过二十余年的深耕与沉淀,博大数据持续整合自身优势,致力于将智算中心服务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通过提供智算中心部署、数据安全、业务合规、服务优化及运维保障等一系列解决方案,为金融业务的创新升级提供坚实支撑。

其中,在智算中心部署方面,博大数据依托前沿技术和设计理念,为企业提供包括选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系统集成与调试等在内的一站式、定制化智算中心部署方案,确保其能够满足金融机构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同时保持较低的能耗比,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数据安全管理方面,为保护金融机构免受数据泄露、篡改等风险,博大数据提供先进的加密技术和访问控制机制,通过定期的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帮助金融机构建立全方位的数据防护体系。

在业务合规方面,面对复杂多变的监管环境,博大数据专业的服务团队可为金融机构提供全面的合规咨询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法律法规解读、合规流程设计、风险评估与管理等,确保金融机构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稳健运营。

在服务优化与运维保障上,博大数据拥有超过500人的专业运维团队,提供7×24小时技术支持、故障快速响应、性能调优等服务,强大的后盾时刻坚守一线,确保金融机构的业务连续性和稳定性。

深耕国际化智算布局,赋能企业探寻出海新航线

深港双城,一衣带水。深圳凭借其前沿的科技创新氛围、开放的营商环境以及政府的积极支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众多金融科技企业的孵化器和加速器。

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博大数据以其卓越的智算能力和深厚的行业经验,成为助力金融科技企业创新、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博大数据深圳前海智算中心作为旗舰项目之一,基于高弹性、高管理、高可靠、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的先进理念,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金融创新奠定了基础。

立足内陆,放眼全球,博大数据的目光始终关注金融科技企业在出海方面的难题。基于此,博大数据从算力基础设施出发,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厚植沃土、注入养分。在东南亚地区,博大数据菲律宾数据中心面向金融科技业务场景提供专属解决方案,并通过优化资源部署、弹性共享等策略协助客户达到最优的业务成效。该数据中心的建设是博大数据响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决心与证明,在构建高效算力基础设施,以及提供全栈解决方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将有助于东南亚地区实现绿色、高效与健康的AI产业生态。

展会现场,博大数据与来自全球的金融科技从业者、投资者和行业专家就金融科技的未来趋势、技术创新、监管环境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未来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描绘金融科技的宏伟蓝图。

身处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金融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金融行业的面貌。在这场变革中,算力已成为衡量企业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博大数据深谙此道,未来将持续构建高效、智能的算力体系,以创新驱动金融科技新未来,推动行业迈向更加智慧、包容与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国移动王晓云:6G已经进入面向产业技术创新的全新阶段
精彩专题
2024中国算力大会
2024年国际信息通信展
中国信科亮相2024年国际信息通信展
第25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