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瑞数信息:数字化转型下的反勒索举措,企业如何构建“有韧性”的制度与技术体系

2024年11月28日 09:20  CCTIME飞象网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的加快,勒索攻击与数据采集等黑灰产活动日益呈现出专业化的新趋势。勒索攻击不再是千篇一律的病毒攻击,而是逐渐走向APT化、定制化,如供应链攻击、社会工程攻击以及AI驱动的新型攻击等,其攻击路径愈发复杂且多变,给网络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传统的防御策略已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企业应与时俱进,转变防御思维,不仅要构建坚实的预防体系,更要具备反勒索的主动出击能力。

深耕网络安全行业多年的瑞数信息提出,在这个节点下,企业需要深入剖析勒索攻击的新特点,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既具有前瞻性又具备实战性的综合策略,以确保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中稳健前行。

为了有效应对勒索攻击这一威胁,企业首先需要构建一套完善且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这套制度不仅要能够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任务,更要确保在勒索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展开应对工作。

一、 明确跨部门合作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前提:防反勒索体系并非孤立存在的,它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多个部门。然而,在现实中,许多大型企业往往对“防反勒索体系”的归属感到困惑。有的将其划归技术部门,有的则认为是安全部门的职责,甚至还有其他部门也参与其中。这种归属不明的情况,往往导致在勒索事件真正发生时,各部门之间责任划分不清,互相推诿,从而错过了最佳应对时机。

因此,构建防反勒索体系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跨部门合作的重要性,并理清各部门的职责与分工。这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勒索事件的应对流程,明确每个阶段需要哪些部门的参与,以及它们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勒索事件发生时,迅速形成合力,共同应对挑战。

1、对于安全部门而言,它们在防反勒索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勒索事件的“第一发现者”,安全部门需要利用先进的监控技术,及早发现勒索攻击的蛛丝马迹。同时,它们还需要迅速缩小影响范围,精准定位受影响的系统或数据,为后续的恢复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安全部门可以与企业的SOC(安全运营中心)紧密集成,共同构建一道坚不可摧的防御屏障。

2、系统部门在防反勒索体系中同样不可或缺。它们负责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以确保在勒索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恢复受损的系统或数据。此外,系统部门还需要不断优化备份和恢复流程,缩短恢复时间,降低勒索攻击对企业业务的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系统部门可以基于瑞数RDB等技术,构建高效、稳定的备份与恢复体系。

3、企业领导在防反勒索体系中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和最后一道防线,他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确保在勒索事件公开前发现问题并妥善处理。同时,企业领导还需要坚定信念,坚决不向勒索者支付赎金,以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利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领导可以加强内部沟通与合作,建立有效的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勒索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果断地做出决策。

二、 不断优化和完善防反勒索体系的相关流程和机制

在明确各部门防反勒索职责后,企业还需将制度体系落到实处,确保高效运作。

1、 制定详尽的操作手册以指导勒索事件发生时的具体行动,如快速识别勒索软件、隔离受影响系统、各部门具体工作内容、跨部门衔接等。

2、 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培训与应急响应演练,确保员工能熟练应对;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一旦检测到攻击即启动应急预案以减损;并持续监控安全态势,定期评估制度有效性,及时更新完善以应对新威胁。

3、 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应建立反馈机制鼓励员工提建议,定期进行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持续更新安全技术与工具,以不断优化制度,构建起坚实的防反勒索制度体系,有效守护企业数据安全。

因此,瑞数信息建议企业可基于原有的BCP(业务连续性计划)或BCM(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或者安全事件响应预案,将勒索事件的管理纳入体系框架中,并梳理出相对应的流程,从而构建全面、立体的勒索事件管理体系。

构建防反勒索体系需要企业从制度体系上着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分工,加强跨部门合作与沟通。同时,企业还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防反勒索体系的相关流程和机制,确保在勒索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挑战。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数字化时代中稳步前行,确保业务的安全与稳定。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国移动王晓云:6G已经进入面向产业技术创新的全新阶段
精彩专题
2024中国算力大会
2024年国际信息通信展
中国信科亮相2024年国际信息通信展
第25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