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智能汽车|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IT >> 正文

建设100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这份文件以可信安全促要素流通

2024年11月24日 13:44  新华社  

国家数据局23日发布消息,根据最新印发的《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到2028年,我国将建成100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形成一批数据空间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

什么是可信数据空间?

行动计划给出可信数据空间的明确定义——

可信数据空间是基于共识规则,联接多方主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的一种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是数据要素价值共创的应用生态,是支撑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重要载体。

当前,数据要素的流通多是点对点,效率低、成本高,安全可控性比较差。如果利用规则和技术打造一种“靠谱”的基础设施,让更多主体进入“空间”内,一起创造更多数据服务、数据产品,就能实现数据价值增值。这是可信数据空间要实现的目标。

“传统意义上的基础设施,如通信、计算等,往往是高度标准化的,先建设再推动应用创新,但可信数据空间是以应用为导向的,每个空间的参与主体和应用模式各不相同,技术方案要根据实际需求‘量体裁衣’。因此可信数据空间更是一种数据应用生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所长刘默说。

刘默表示,未来随着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发展,各个空间之间将实现互联互通,就能在更大范围内建立起一套数据资源流通利用的技术体系。从这个角度理解,数据空间也具备数据基础设施的属性。

5类参与方共建空间3种能力

空间里,按职责分为5类参与方:可信数据空间运营者、数据提供方、数据使用方、数据服务方和可信数据空间监管方。他们共同打造规则清晰、技术可信、供需活跃、服务创新的生态体系,最终确保空间具备可信管控、资源交互和价值共创的能力。

北京交通大学信息管理理论与技术国际研究中心教授张向宏说,可信数据空间运营者负责制定并执行空间运营规则与管理规范,可以是独立的第三方,比如行业协会、平台型企业等,也可以是数据提供方如制造企业、金融机构等,或者由数据服务方如提供数据开发、数据中介、数据托管等服务的主体承担。

培育推广5类可信数据空间

长虹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唐博分享了长虹控股集团正在打造的数据空间应用场景:针对订单客户对产品质量的需求,将订单生产过程数据在可信可控可追溯的前提下与客户共享,产品质量透明公开,让客户放心。供应链历史数据经过脱敏处理后,可作为链上企业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贷款的增信依据,保障其资金充足,维护供应链安全韧性,让供应商安心。

唐博所描述的,正是龙头企业利用自身掌握的数据资源,构建企业可信数据空间,促进产业链上下游高质量发展的一种尝试。

除了企业外,行动计划还提出要开展行业、城市、个人、跨境等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既与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领域选择相契合,也与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方向相匹配。

今年8月,在贵州贵阳举行的2024数博会上,南方电网正式启动了南方能源行业数据空间建设,已有来自能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数据交易所等32家单位加入生态合作倡议。

南方电网数字化部总经理龙云告诉记者,行业数据空间,往往是为了解决行业共识问题,促进行业整体发展。要实现电网稳定运行离不开设备,南方电网正与设备厂商紧密合作,通过数据空间实现这类数据的合规安全开放,研发相应的数据产品,帮助设备厂商提高变压器性能、提升设备竞争力,更好支撑电网稳定运行。

加快推动可信数据空间规模化应用

当前,我国数据空间与全球发展同步,总体以点状探索为主。想要形成规模化应用,尚需一段时间。

刘默表示,在当前阶段,需要建立一套可信数据空间的培育机制,既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更多主体进行探索,也要通过产业联盟、行业专家给予专业帮助。此外,还应该围绕身份认证、数据目录、使用存证等领域建立公共服务能力,降低空间建设的探索成本。

龙云认为,当前空间建设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各类数据空间在技术架构、接口协议等方面可能会存在差异,对未来实现互联互通和协同合作带来困难,需要加快构建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降低互联互通的技术门槛。

国家数据局数据资源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统筹利用各类财政资金,加大可信数据空间制度建设、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孵化、应用服务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并充分发挥产业联盟、标准化组织、行业协会等引导作用,促进可信数据空间制度规则、技术研发、能力构建、运营推广、市场服务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编 辑:高靖宇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国移动王晓云:6G已经进入面向产业技术创新的全新阶段
精彩专题
2024中国算力大会
2024年国际信息通信展
中国信科亮相2024年国际信息通信展
第25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