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寇佳丽
低空空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热闹景象,仅10月23日当天,就有多地低空航线开航或试航成功。在深圳,福田口岸无人机配送航线正式开航;在扬州,南京禄口机场至扬州软件园临时起降点航线试航成功;在成都,一架塞斯纳208B飞机从金堂淮州机场腾空而起,飞往阆中古城,最后抵达达州金垭机场。
“在政策支持、政府补贴等多因素助力下,当前以及可预见的未来,我国低空经济市场的发展节奏都会保持在较快水平。从应用端看,有三个领域特别值得关注,分别是物流配送、农林植保和低空防御。”瑞银证券中国休闲及交通运输行业研究主管陈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述三个领域很可能是所有“低空+”应用场景中最先取得阶段性突破的。
瑞银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沈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考虑到商业收益,低空观光也非常值得期待。“我们预测,到2030年,低空观光在城市或农村地区的发展就会比较成熟。”
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市场潜力大。据中国民航局数据测算,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远望“蓝海”,心潮澎湃。目前,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各方面都将低空经济商业化的重点放在应用场景的探索和开拓环节,期待以此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注入新动力。
不过,立足当下,“低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或对传统出行方式的替代时间表,尚无定论。沈微表示,上述进展的快慢与电池技术的进步与否、产品安全的验证、立法的支持力度息息相关。
解决好技术问题,才能算清楚“低空+”的经济账。“在每架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总成本中,电池的制造成本占比为5%至10%,不算高,但电池的运营成本占比约为40%,比例很高。当技术成熟度有限时,eVTOL可能外出飞行20分钟就需要返航充电40分钟甚至50分钟,拖长运营的回本周期;当技术达到较高成熟度时,电池动力增强,充电10分钟飞行一整天,回本就很快。因此,电池技术的迭代更新非常重要。”沈微说。
此外,与低空经济有关的立法也至关重要。产业发展的规范性、服务管理制度的确立、纠纷的解决等,都需要法律制度加以明确。目前,我国低空经济领域的立法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