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电动车强制性新国标发布在即 绿源关键技术创新大有可为

2024年10月24日 13:37  CCTIME飞象网  

随着2024年新国标的即将公布,电动自行车行业正酝酿着一场技术与规范的双重风暴。在这场即将席卷行业的变革中,绿源电动车以其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沉淀,为市场和经销商注入了坚定的信心与期待。

绿源,作为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技术引领者,始终坚守在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与创新的征途上。多年来,绿源不遗余力地加大研发投入,成功构建了以液冷电机为核心,固态电气系统、数字化电池、安全驾驶系统、智能互联系统为辅助的五大核心技术体系。这一技术体系的构建,不仅为绿源筑起了坚不可摧的技术护城河,更为其在即将到来的新国标窗口中铺就了坚实的基石。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4年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当前消费者购车决策已趋向综合考量。在购车时,消费者最关注的十大因素中,车辆耐用性以38.3%的占比稳居首位,电池及续航紧随其后,占比35.9%。智能化功能、刹车安全性和稳定性、舒适性则位列前五,分别占比31.7%、29.1%和27%。绿源的核心技术体系,正是精准捕捉到了消费者的这些核心诉求。

液冷技术,作为绿源的技术核心,通过独特的液冷散热设计,成功破解了电机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衰减难题,显著提升了电机的使用寿命和续航能力,将电动车的使用寿命从原先的2-3年大幅延长至10年之久,拉开了两轮电动车从“易耗型消费品”向“耐用型消费品”的序幕。

今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的《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和《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正式实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尤其是开展对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监控管理。绿源研发的数字化电池系统通过智能控温技术,能够实时监测电池充电温度,并通过手机APP、商家大屏、总部大屏三重预警系统,一有高温产生便立即发出警报,为电动车电池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主管媒体《产品可靠性报告》报道显示,绿源电动车自主研发的数字化电池在安全性、使用寿命、低温续航及智能化等多个方面均展现出显著优势,尤其是安全性远超同类电池,为电动车行业树立了新的安全与技术标杆。

液冷系统、固态电气系统、数字化电池、安全驾驶系统、智能互联系统的综合运用,更是让绿源电动车的整体性能跃上新台阶,为用户带来了更加稳定、可靠、智能的骑行体验。

在强大的技术支撑下,绿源还精心打造了完善的自研产品矩阵,涵盖S系列、Moda系列、极影系列、INNO系列、Cola系列、Liva系列、卡乐系列等多款车型。这些车型不仅满足了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更充分展现了绿源在产品设计和制造方面的深厚功底和卓越创新能力。2023年,绿源更是推出了超过50款全新电动车型,全面覆盖七大产品线,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面对即将到来的2024年新国标,绿源电动车已蓄势待发。凭借其在技术、产品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绿源将在新国标时代继续引领行业发展潮流,为市场和经销商带来更多机遇和无限可能。绿源的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不仅大有可为,更将为整个电动自行车行业树立新的标杆,推动行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据绿源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绿源的研发成本同比增加约19%至约9200万元,拥有623项专利,其中新增专利申请38项,新增专利授权76项。公司以先发性的战略视角,开创了绿源所特有的数字化电池技术,并于2024年顺利匹配到最新行业周期发展趋势。

在新质生产力成为重要载体的当下,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正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绿源等拥有‘四千’精神的企业,正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创新能力,适应着未来产业的发展需求,在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方面展现出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磅礴气势。

未来,绿源将继续坚守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之路,以技术引领行业发展潮流,为市场和经销商创造更多价值,共同迎接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崭新篇章。

编 辑:T01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国电信李峻:只有当人工智能成为公共基础设施,才能普惠大众
精彩专题
2024中国算力大会
2024年国际信息通信展
中国信科亮相2024年国际信息通信展
第25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