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运营 >> 正文

仅限内部友好用户:中国广电在北京等三省市启动携号转网试点

2024年10月21日 13:23  DVBCN中广5G  

DVBCN注意到,广东广电网络官方在近日更新的广电5G卡使用指南时也就携号转网方面的问题作了解答。

根据说明,目前中国广电携号转网服务仅在北京、河北和广西三个省份的个别地市进行内部友好用户试点,暂未对公众用户开放,因此广东广电网络暂不支持携号转网服务。

携号转网一直是通信业界时不时会被热议的话题之一,理论上全国携号转网服务已在2019年11月份推出,但目前还尚不清楚最新的携号转网用户规模及各家所涉及的转入及转出的具体情况。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投诉平台信息中,关于运营商携号转网的投诉频次和占比还是较大的。

广电系是自2019年6月同三家运营商一同取得了5G商用牌照,但其网络建设起步较慢,在同中国移动“共建共享”的合作支持下,直到2022年才进入到广电5G网络服务开网运营阶段。2023年至今,中国广电5G网络仍在持续优化中,包括无线网络的深度覆盖、广电自建骨干网扩容等等。

作为新晋运营商,其用户正处于发展阶段,今年约在三季度已突破了2800万户,但与其他三家累计十几亿的用户规模比较还是差距显著的,因此携号转网服务广电系自然需要按部就班的放在合适的时机放开。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近期中国广电集团下发给各地的通知,广电系正在规划进行中国广电携号转网服务方面的培训,而涉及的这份《中国广电携号转网服务自律规范》内容具体到了携号转网的服务规范、工作机制与流程,以及相应的违规认定与处罚等规范。再结合三地的内部试点来看,中国广电5G的携号转网服务将在试点阶段结束后择期计划推出。

根据工信部2022年一季度曾公布的数据,通过有序推进携号转网服务,全国携号转网用户数在当时已经超过5700万,广电届时全面放开服务的情况尚不明晰,可能是巨大挑战、亦可是全新机遇,笔者也就根据个人理解做些大体的思考。

1)持续打好品牌战术

广电系是从广播电视传输服务起身的运营企业,尽管已全面启动广电5G开网服务两年之久了,但广电移动业务的影响力还是处于弱势,未来仍需要就“中国广电”“中国广电5G”“广电5G”等打理好自身品牌新形象,一定要综合运营全渠道资源和多层次的媒介路径做好正面形象宣传。

基于直播电视及广电宽带在网用户规模优势,将其转化为广电5G移动用户,继续多多利用特殊节假日、纪念日等联合开展适宜的品牌宣传,注意下沉用户市场,让用户重新认识“中国广电”,意识到其已经是继电信、联通、移动之后的名副其实可开展全量通信业务的第四大运营商。当然,既要突出“中国广电”统一的总部标识,也要彰显出地方广电的品牌特征。

2)持续打造差异化产品和权益

根据广电网络企业的特性,需要大力发展固移融合业务,继续做好市场调研,打造并优化“电视+宽带+5G+卫星直播+X”的创新融合业务体系,这其间要稳固电视主业,加速实现与广电5G移动业务的融合,逐步探索并推出更多的套餐包等产品。

着力深化与主流互联网络平台的合作,发力于交通、娱乐、视听、金融、餐饮、文旅、文博、医疗、医养、安防、应急等等多个关乎当下居民及家庭生活的领域,与平台方共同协作推出广泛的权益服务产品,同时进一步拓展“朋友圈”,更好地优化融合权益产品。

基于“广播”基因,持续推动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进一步加速并拓展5G NR广播、5G频道等特色应用场景,会同中国移动等合作伙伴协调好技术及其他资源兑换,全力推进5G NR广播的商用落地,并在实践中探寻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3)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依然是那句话,“卒客无卒主人”,在全面推进广播电视与移动通信双领域服务业务过程中,广电系一定要强化移动业务、融合业务等方面的培训力度,着力完善客服体系建设,如前所言,携号转网仍是当下通信服务中投诉较多的业务之一,必须要督促员工全面了解相关客服流程。

广电系也要畅通客服投诉通道,及时响应、及时处理用户的需求与问题,总部、省级等要定期优化一线服务规则,继续推进网格化能力建设,也要做好员工激励与惩罚并存的合理机制。

总结;

最后大体做个结尾,中国广电5G网络运营是完完全全的从白手起家,在借鉴其他运营商经验的基础上做好竞品及服务的优劣势比较,制定合理战略与规划,依靠广电“差异化”做好创新融合产品及增值权益,可按需面向青年、老年、学生、企事业单位等不同分众推出多门类的产品与服务。同时,一定要全力建设并优化客服体系,以人为本,全心全意地为用户提供以优质服务,使得中国广电品牌优质产品与服务形象深入人心,能够接纳承载起千万级、亿级的携号转网规模用户的流入。

编 辑:章芳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国电信李峻:只有当人工智能成为公共基础设施,才能普惠大众
精彩专题
2024中国算力大会
2024年国际信息通信展
中国信科亮相2024年国际信息通信展
第25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