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大摩重磅报告:脑机接口会是下一个重大医疗技术机遇吗?

2024年10月11日 09:24  华尔街见闻  

大摩表示,BCI技术可能成为未来医疗技术中的重要突破,为近1000万名BCI候选人(神经类疾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式,并带来4000亿美元的市场机遇。

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意念操控”,如今正向现实世界疾速逼近。

据摩根士丹利9日发布的研报预测,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这颗科技界的新星,有望在5年内实现商业化,照亮医疗领域。

从帕金森病到抑郁症,BCI将大脑与外部设备直接连接,患者可以直接用意念控制机器,并有望恢复运动功能、改善认知能力,甚至实现更深层次的人机交互。

大摩表示,BCI技术可能成为未来医疗技术中的重要突破,为神经类疾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式,并带来4000亿美元的市场机遇。

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BCI甚至可能进入大众市场,成为下一代智能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这将彻底颠覆我们与世界的交互方式。

什么是BCI?

科幻英剧《黑镜》第三季第二集“游戏测试”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库珀参与了一个先进的虚拟现实(VR)游戏测试。他的后颈被钉入一个类似小蘑菇的接收器,以连接到游戏系统。

游戏通过影响大脑意识成像的技术,使得库珀的体验极其真实,以至于他难以区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

而这个类似小蘑菇的设备就可以理解为BCI。简单来说,BCI是一种通过将大脑的电信号与外部设备连接,从而将思维转化为行动的技术。

我们做出的每一个决定(甚至思考)都会在我们的内部神经网络中同时触发数十亿个神经元。BCI则利用大脑产生的所有电活动来驱动输出。

摩根士丹利指出,BCI技术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事实上,其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

得益于近年来神经科学和计算技术的进步,BCI技术的实际应用正在加速发展,特别是像马斯克的Neuralink等公司,正在推动该技术从概念走向临床试验。

2024年1月,该公司成功将N1芯片首次植入一位名叫Noland Arbaugh的患者体内,这位患者自2016年因车祸失去四肢功能。手术后,他能够通过脑电信号控制电脑上的光标,甚至可以玩电子游戏,如《马里奥赛车》。

大摩报告指出,BCI技术有望首先应用于一系列神经类疾病的治疗,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中风、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MS)和抑郁症等。该技术技术可以直接将大脑活动转化为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比如移动机器人(13.010, 0.00, 0.00%)手臂、操控计算机光标,甚至是实现复杂的肢体恢复。

4000亿美元市场规模、1000万名患者候选人

摩根士丹利的报告中,最引人注目的数据之一是美国市场中BCI技术的潜在规模,估计其潜在市场(TAM)可能达到4000亿美元。

根据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在早期和中期的美国市场中,有近1000万潜在的BCI候选人。

早期BCI技术的目标用户主要集中在大约200万名有严重上肢功能障碍或神经类疾病的患者群体中,预计这些患者将成为BCI技术的首批受益者。

这一早期市场的规模预计达到800亿美元,而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推广,潜在市场有望扩展至更多患者,推动整体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大摩指出,在早期BCI商业化成熟之后,更有意义的中期TAM扩张将在2040年左右发生,预测该阶段的市场规模总额约为3200亿元。

中期患者包含约80万名美国中风患者、超110万癫痫患者和450万抑郁症患等,总规模比早期患者群体大约大2.5倍,大摩认为,这将成为形成期后市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4.150, 0.00, 0.00%)。

总体而言,我们预计BCI市场在2030年至2045年期间的植入收入(通过销售植入性医疗器械所获得的收入)将略高于120亿美元,这意味着渗透率约为2.8%,即植入者人数略低于270000人,而我们认为合适的植入者人数为970万人。

五年内有望实现商业化应用,BCI仍面临挑战

摩根士丹利报告认为,BCI技术在未来五年内有望实现商业化应用,如应用于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中风、脊髓损伤等方面。

这些患者的共性是神经系统的损伤导致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BCI技术将通过连接大脑与外部设备,帮助这些患者恢复部分功能,甚至可能实现重新独立生活的目标。

大摩预测,在接下来的五到十年内,BCI技术还有望扩展至非医疗领域,如游戏、增强现实等。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BCI技术可能不再局限于帮助神经类疾病患者,甚至可能进入大众市场,成为下一代智能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

尽管BCI技术的前景看似光明,但摩根士丹利也指出了当前存在的挑战。

首先是技术的成熟度问题。虽然一些公司已经进入了人体临床试验阶段,但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有一段路要走。

其次是监管问题。BCI技术涉及到侵入性设备植入和神经信号的采集,必须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审批流程。

此外,BCI技术的普及还面临伦理和隐私问题。由于该技术直接读取和处理大脑信号,如何保护用户的隐私成为一个新的难题。摩根士丹利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依赖于监管机构、科技公司和学术界的共同努力。

编 辑:章芳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国电信邵广禄:面向AI大模型的智算集群及网络的实践和展望
精彩专题
2024中国算力大会
2024年国际信息通信展
中国信科亮相2024年国际信息通信展
第25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