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3年的资本市场,算得上是个“拆子上市”的大年,而这股热潮也继续蔓延至2024年初。
位居国内人工智能战队“排头兵”地位的科大讯飞,日前宣布拟分拆控股子公司讯飞医疗赴港上市。
两个多月前,科大讯飞在全球1024开发者节上,重磅推出了“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其以“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V3.0”为依托,凭借医疗特有的询证推理技术和增强医疗专业知识能力,对权威医疗文献、专业知识图谱、以及大量高质量对话数据等对模型进行训练、微调和强化学习,掌握医疗领域的海量知识问答、复杂语言理解、专业文书生成、诊断治疗推荐,以及多轮交互和多模态交互六大核心能力。此模型一经问世,代表着一个AI普惠国人健康的时代已然拉开帷幕。
如今,“拆子上市”进一步传递出科大讯飞持续深耕AI医疗领域、抢位市场头部的决心和胆魄。虽然收效能否达预期,还有待时间检验,但预想到由此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对身处重大机遇期的科大讯飞而言,或将成为助推企业高速发展的“关键一役”。
01
优化业务结构,资源动能寻释放
据科大讯飞拟分拆医疗业务上市的公告称,分拆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增强拟分拆资产的市场影响力,提升上市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事实上,纵观近年来的“拆子上市”案例会发现,这种操作方式几乎成了企业在资本市场中优化资源配置的最主要手段之一,往往能够达到优化上市公司业务架构、拓宽资源获取渠道、促进多元战略协同发展的作用。
回到文章开篇所说,科大讯飞正处于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想在这轮人工智能革命性发展浪潮中始终保住国内领头羊的身位,没有持续性的加码投入,恐怕一切都是妄谈。对于大多数科技企业而言,如何解决好高研发投入与商业化落地之间的矛盾,是摆在牌桌上的一个“通病”。真可谓,未来是一场豪赌,但又必须全力以赴。
作为科大讯飞体系内目前发展较为迅猛的医疗业务,在技术研究、人才培养以及硬件设施的购置上也同样面临较高的投入压力。同时,结合智慧医疗产业发展规律和国内外市场现状不难发现,从概念到落地,从研发到商用,从测试到迭代,从通用到垂直,都需要一个漫长的周期,这个过程始终有赖于企业不断进行战略优化,释放资源动能,确保“不下牌桌,不缺牌打”。
分拆上市,正是基于以上的考量,相信经结构调整后的讯飞医疗将迎来更强劲的上升活力,而科大讯飞也在完成一轮资源结构优化后,有能力在未来将更多资源聚焦于通用大模型的研发和其他战略新兴方向。
02
加速大模型落地,垂直赛道争领航
当前,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竞赛已进入细分化、垂直化较量的下半场,大模型价值潜力终究有多高,势必要在细分垂直领域一见分晓。换句话说,不能实现场景落地的大模型是没有生命力的。
“拆子上市”,除了优化企业竞争力,亦显露出科大讯飞对于加速AI大模型落地的精准规划。
早在2023年5月“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首度发布时,科大讯飞就明确了当年6月9日、8月15日与10月24日三个重要里程碑节点,并多次强调“1+N”的战略部署,在医疗领域,打造星火+医疗的行业赋能。
去年年底,基于“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V3.0”开发的“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标志着科大讯飞取得了“大模型+医疗”落地的里程碑式突破。据了解,讯飞星火医疗大模型已经成功应用到“讯飞晓医app”等产品,后面还将进一步应用到“智医助理”等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场景,进一步提升AI 助理的诊疗能力。
根据科大讯飞公布的信息, 截至2023年12月,“智医助理”在全国31个省份426个区县累计完成了7亿余次辅助诊断,质检出不合理处方5400余万次,经“智医助理”提醒后修正诊断的病历超133万份,讯飞医疗通过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有效地提升了基层诊疗能力。
由此来看,“分拆医疗业务上市”的文章背后,蕴藏的是科大讯飞强化打造其智慧医疗生态版图的更大“伏笔”,由AI深度赋能的普惠医疗格局也或将因讯飞医疗的上市而迎来更多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