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华为滚动 >> 正文

华为孟晚舟: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

2023年6月7日 18:51  CCTIME飞象网  

今日,在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上,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CFO孟晚舟发表了以“长风万里鹏正举,勇立潮头智为先”为题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主题演讲全文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荷香时与好风来。欢迎各位新老朋友莅临上海,一同相聚在2023数字金融峰会的现场。

毋庸置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唯有凝聚共识,才能拨云见日;唯有洞察未来,才能赢得先机。

在这场数字经济的浪潮中,各行各业都将锚定新的航向,跑出我们的加速度。

在历史进程中,我们看到人类不断地认识和改造世界。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当前的数字经济和智能经济阶段,科技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尤其是近200年,人类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开挂”,甚至超越数千年的成果与积累。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应用在历史的天空下熠熠生辉。

❖ 首先,我们看到万物走向可感知,尤其是我们日常所接触的生产型作业,从符号,模拟信号,走向全流程数字化,更全面、更翔实的数字孪生世界正在构建。

❖ 其次,万物走向互联,通过对数据的科学治理,数据像水流一样在企业内部流动,不同维度的数据正通过汇聚,正在通过分享来创造新的价值。

❖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万物也正在走向智能。结合行业数据和经验和我们的先进经验,依托智能化技术,人类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正在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这就是我们身处的数字世界。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以及万物智能。

时不至,不可强生;时已至,方能得势。今天,技术的奇点正在临近,生成式AI、云、物联网等技术,正在快速融入金融的业务。

在这场数字化变革中,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开始制定数字化转型的蓝图,并且围绕这个蓝图开展组织的建设、匹配相应的人才以及塑造企业内部的文化。

与此同时,数据分析、AI模型、云服务、多维数据等技术,正不断向前发展。对华为来说,我们自身也正在沿着数字化转型这条道路,不断提升我们的生产力。“作业数字化,数字平台化,平台智能化,智能实战化”,这是我们在华为数字化转型中定下来的“四化方向”。在这个四化方向的引领下,我们不断尝试新的技术,尝试新的应用。

在金融行业的数字化应用上,我们看到了比较典型的一些业务场景:比如说,依托数字技术识别客户需求,形成与之相匹配的数字化资产与产品,打造数字化的应用;或者是辅以数字化技术来提升金融企业在内部运营、风控、合规管理上的效率与质量。

树高叶茂,是因为系于根深。大家通常看到的、体验到的都是产品和应用,但是在这些产品和应用的背后的基础技术和根技术的研究,这才是企业的一个核心竞争力,也是我们得以持续竞争的一个基石,当然更是客户体验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在过去的数十年来,华为深入通信与计算理论的本质研究,对数学与算法、化学与材料科学、物理与工程技术、标准与专利等领域,持续投入,不断探索。在此基础上,使我们可以在计算和联接这两大产业上构建出根技术优势。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我们相信,唯有围绕着根技术的持续投入和压强投入,才能让我们的解决方案,持续为客户创造不可估量的价值。

伴随全行业、全社会数字化的深入,我们看到应用系统正在逐步走向开放,通过各种应用接口,开发接口,正在成为企业和个人以及数字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处理海量信息,我们不得不保持永远在线。

对金融行业来说,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是“无安全,不金融”。在刚才我谈到的应用背景下,使我们不得不沿着数据的生产、流动、处理的主脉络,从全景视角提升数字基础设施的韧性。

对华为而言,我们在根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多云一致体验、云网联接升级以及数据中心极致互联、光感知和存储协同等等这些技术和应用,沿着云、网、边、端协同发力,铸造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的数字基础设施。

立本方能生道,笃行方能致远。数字化的广阔未来,需要我们心怀热爱的每一次奔赴,也需要我们孜孜求索的每一个脚步。

技术的每一次蝶变,横向拓展、纵向延伸,筑造了坚实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创新的每一次探索,跨越边界、打破束缚,这样才能勾勒出生动的数字化蓝图。

“树木相依偎而生长,星辰因辉映而璀璨。”与其踽踽独行,不如结伴而行,集众智、采众长。

在这条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华为将持续深化与合作伙伴的合作,让更多的伙伴和开发者能够参与到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创新中,给我们的客户持续提供值得期待的服务。

谢谢大家!

编 辑:章芳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