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象网讯(魏德龄/文)
“什么是宇宙?
时间与空间浑然一体,包罗万象,
物质与能量徜徉其中,变化万千。”
——上海天文馆展区语
上述定义是上海天文馆在展示区中给出的答案。曾经古人塑造宇宙一词的含义同样在于,宇代表空间,宙代表时间。走进这座展馆也如同穿梭于无尽的时光,荡漾于璀璨的星空。
有趣的是,其实上海天文馆还拥有着另一个平行宇宙,它能够穿越现实空间与时间的物理限制,随时进入展馆或登上火星,在过去、现实、未来间寻找未知的答案或领略不同的风景,它又与真实世界交映成趣,带来以往难以达成的现实意义。
宇:从场馆到星空
如果通过搜索引擎查询“上海天文馆”,于此关联的一个热词便是“抢票攻略”。有幸走进上海天文馆后,初次站在地球前的驻足,参观过程中两度回首的时刻,对于内心所带来的震撼足以让人明了这座主题场馆缘何被众人追捧。而上海联通通过与上海天文馆的携手,借助数字孪生的方式来消除物理上的鸿沟,正在将这份震撼通过线上的方式带给每一个人。
通过上海联通工作人员的展示,作者发现上海天文馆数字孪生平台能够如同身临现场,参观家园、宇宙、征程这三大展区。不过相比于现实世界,这种参观方式还为观众带来属于自身的独享时刻,能够静静地欣赏眼前这颗不停转动的蔚蓝星球。
关于空间的复制还不只于馆内,双方还在线上推出了“航向火星元宇宙体验中心”,摆脱了线下体验的场地人数限制,在瞬间变身宇航员,漫步于天外世界的同时,还加入了知识问答互动环节,实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对于场馆的整体建筑同样实现了空间上的孪生构造,数字孪生平台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到这所建筑对于天文学概念的诠释,轨迹、球体、曲线、悬浮等手法创造出了独特的建筑形态和空间。而在现实世界,往往会受困于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例如,通过数字孪生技术鸟瞰上海天文馆,就能发现整个建筑群通过弧形轨迹的路径,像星空一样分布在大地上,独立而有机。同时,上海天文馆与滴水湖间所映射的“太阳”和“地球”关系,也变得一目了然。
有了“宇”,自然还要构建“宙”,假如没有时间,其实将无法全面展示上海天文馆的魅力所在。
宙:四季与时光
若问放眼望去,上海天文馆内哪里驻足的观众最多,无疑便是傅科摆与悬浮球幕,不过这两项展示都需要时间等待才能迎来瞬间的精彩时刻,例如傅科摆每十分钟才能发出一声撞击的声响,24小时才能推倒所有的柱体,进而证明地球的自转。悬浮球幕则在每年夏至才能欣赏到“夏至约晖”的光影画面。但在上海天文馆的平行宇宙中,这些令观众长时间驻足的精彩一刻,均无需等待。时光在这里任人操控,轻点几下鼠标,想看多少次现实世界中难得一见的时刻都不成问题。
甚至如白雪覆盖下的上海天文馆也绝对是在当地难以见到的景色,通过上海天文馆数字孪生平台不仅能够模拟出场馆外春夏秋冬的更替,还能模拟雨雪风霜的天气。“大家有没有发现,在下雪的场景里,我们的天文馆变得更美了。”工作人员在操控平台进行演示时不禁感叹说。
对于时间的诠释,是上海天文馆展示内容中的重要一环,将重要的时间节点以宇宙大年历的方式进行呈现,从年初大爆炸开始再到年末最后一天之最后一小时的人类出现,让观众不禁在感叹“吾生之有涯”的同时,也在思索星球的未来。
上海联通助力下的数字孪生平台则实现了“现实可镜像、过去可追溯、未来可推演”的管理能力提升。例如通过对于历史同期客流量的分析,就能感知未来的客流量趋势。其对接了天文馆12大系统,形成全面的数据感知,深入推进数据治理,输出客流分析、展区热力图等运营需要的内容,并结合AI算法实现应急疏散的模拟仿真,辅助安全演练。
再造一个宇宙的现实意义
通过上文一些内容不难发现,上海天文馆数字孪生平台这一再造的宇宙,不仅仅是带来前所未有的虚拟体验,更是有着实实在在的现实意义。正如开篇中给出的那个定义,在空间与时间的交织下,此刻物质与能量同样徜徉其中、变化万千。
对于观众而言,通过数字孪生平台还能欣赏众多线下不便于展出的内容,例如更多珍贵的陨石,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放大观察其经过大气层时所经历的历炼,还能了解其内部结构构造。或进入夜幕下的上海天文馆外场,欣赏群星闪耀时刻。
线下的观众也能受益于数字化所带来的便捷,信息服务看板为游客提供实时、直观的场馆运行态势,帮助游客合理安排参观路线。同时游客可以通过一码游获得快速便捷的游览服务,并在数字留言墙上留下纪念。
对于上海天文馆的管理运维人员人员,不仅能实时了解客流量情况,还能通过大数据了观览习惯,带来更好的服务,通过制定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各类预案,如设定节能减排方案、人流疏导方案、展区疏堵方案等。进而更好的实现展项接待能力升级,同时辅助展教科普教育。
令人遐想的是,上海联通的元宇宙项目其实远不止上海天文馆这一处,几十公里外的豫园商圈同样正在带来全新的庙市体验,云游山海奇豫记中,多彩的神兽在豫园的夜空下漫游。或许有一天,在观众的眼前,过去与现代、神话与科学,都将在另一个更加庞大的宇宙中呈现,无尽的物质与能量将被创新所激发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