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AI席卷游戏业,玩家的“黑暗森林”、厂商的明日曙光?

2023年4月11日 09:09  CCTIME飞象网  

“这是AI画的吗?”

又一个试探发问的帖子浮出水面,配图是手游《王者荣耀》发布于2023年3月的新皮肤宣传海报。

玩家小畅很快看到了这个问题,她没有打算回复楼主,而是轻巧地给前排评论点了个赞。

事实上,在聚集了16万个王者玩家的豆瓣小组,“AI与否”的话题已经持续了许多天。流行的粉色头像与默认用户名“momo”混成一片,使论辩真真假假、难分敌我,仿佛某种隐喻。

小畅告诉我,她相信所谓AI作画的推测,只是没想到一切来得这么突然。“之前我还在微博吃二次元游戏的瓜,结果现在一不小心就轮到自家‘塌房’了。”

显然,相比于包覆全行业的技术浪潮,一张海报所引发的声量只算是极小的水花。然而水花跃起的速度比人们预想得都更快。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对AI的猜忌已经从二次元新秀弥漫到老牌国民手游的身上。

这些微小的、难觅回应的争议与抗辩,和大厂小厂每一句惊叹于AI效能的赞叹声遥相呼应,一道奏响了变革的序曲。

打开潘多拉的盒子

在鉴别AI作画的众多技巧中,至高法则往往只有一句:“AI不会画手。”

这样的共识最近一次走入大众视野,正是源于小畅口中的“吃瓜”见闻。

那是不久前的2月,微博名为“卜尔Q”的画师公开分享自己为手游《白夜极光》绘制的情人节贺图。很快,有网友察觉了其中AI作画的痕迹,指出手脚部位的处理十分怪异,一场轩然大波由此而起。

图源微博

如今,被冒犯的画手常用“尸块”来描述AI的画作。这个称谓意在提醒人们,AI出图的前提是大量学习现成画作,本质上是以众多前辈画师的心血为燃料,燃烧本身却从未征得画师群体的许可。

在新技术兴起的当下,海内外针对这一领域的版权规则尚不明晰。甚至早在画师们反应过来之前,诸多以功能强大著称的AI作画工具已经完成了便利的初始积累。

互联网上公开的作品都是食材,被模仿的画师也许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在何时何地遭受了无声的“掠夺”。

坦诚地讲,更早之前AI绘画工具飞速迭代时,美术从业者们就已嗅到了风雨欲来的不安气息。但那时还有一层窗户纸始终未被捅破,即商稿,尤其是知名游戏产品的商稿。

一旦AI绘画插手商用范畴,就意味着最后的防线也被彻底撕开。到了这一步,从画师肩膀上诞生的工具开始直接挤占人的生存空间,无差别地对中下层画师造成毁灭性打击,传统的从业路径可能被直接截断。

这也是为什么,卜尔Q的举动如此迅捷地引发了众怒。哪怕是不曾接触过《白夜极光》这款游戏的人,也能体会到一种无可阻挡的震悚:争夺工作的红线一旦被越过,再没有人愿意收回脚步。

这一事件在舆论漩涡中不断发酵,最终以两则公告草草收尾。

2月16日凌晨,《白夜极光》的幕后团队巡回犬工作室发文强调立场:“我们美术团队对AI作画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我们不会在我们的产品中使用AI作画,绝不希望合作老师提交使用AI制图的工作成果,绝不希望我们的合作方制作、使用AI作画的宣传物料。”

图源微博

画师卜尔Q方面则回应称,“成图中在一些局部出现了不妥的处理方式”,为此公开道歉。

评论区前排,有人重新翻出了2017年卜尔Q送给初学者的建议。那时的卜尔Q这样说道:“一定不要开特别高的抖动修正,那些线是机器算出来的,不是你画出来的,永远不要放弃手绘……”

此后,人们变得比以往更为敏感。从卜尔Q被质疑的那一天起,不断有画师在压力下“自证清白”,一条AI作画的猜疑链蔓延开去。

3月29日,信任危机覆盖了一个受众更庞大的游戏,《王者荣耀》。

小畅记得,新皮肤官方宣传视频发布后没多久,微博和豆瓣就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起初只是有人发帖试探:“应该是有画师修过的,但场景真的好ai啊……”

陆陆续续有人附和,疑点从场景转移到人物本身,一条回复拿到了破百的点赞数:“真用了ai也可能,我游戏行业的朋友说现在很多项目美术已经在用ai了。”

接着,不论微博、B站还是小红书,都有越来越多的玩家提出质疑。角色粉丝拿红笔圈出海报中各处可疑的局部,并准备了一整套专业理论武装自己。

图源微博

他们一边为众人科普AI作画的特征与破绽,一边强调《白夜极光》事件的历史教训,极力贬斥游戏公司的敷衍怠惰——在这里,被抨击的对象自然是腾讯,中国游戏行业最具分量的存在。

另一边,在男性玩家占比更大的NGA或虎扑讨论版,几乎没有人关注新皮肤的AI争议。

老JR刘伟认为,即使没有这些AI绘画的痕迹,批评声恐怕依然不会小。“皮肤刚出的时候总会挨骂的,骂多骂少的问题,就看粉丝战斗力强不强。”

根据他的经验,热门游戏的皮肤设计永远众口难调,曾经承受粉丝骂声的对象是美术团队,现在只不过是把靶子换成了“AI”而已。

不过刘伟也承认,如果这件事真能得到“实锤”,那么性质就大不一样了。“而且这个皮肤还是要抽奖的。”刘伟补充道。

抽奖,意味着玩家的预期花费比平常更高。按照朴素的消费观,一分钱一分货,更高的价格理应获得更好的产品。现在的问题是,AI的“劣质”产出显然对不起用户。

在皮肤所对应角色的微博超话,正是这一点令粉丝们出离愤怒。他们在《王者荣耀》的官方微博下反复表达诉求,言辞尖锐的文案中多次强调“600块”这个投入数字,将现有海报批评得一无是处,并质问道:“玩家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吗?”

那么,如果这个问题得到改善呢?比方说,假使有一天AI绘制出了精细程度不逊于人工的作品,玩家们是否会买账呢?

在小红书,一则讨论AI作画的图文收获了超过1500条激烈讨论。人们用机器制品与手工艺品的关系作为类比,根据日常经验,即便现代机器制品的精良程度不输手工艺品,但后者的价格往往要更高。

落到游戏身上,玩家们认为游戏厂商之所以有意愿推进AI创作,无疑意味着这种模式相较人工成本更低。相对应的,用户得到的产品相当于从“手工艺品”转为了“机器制品”,所以售价应该随之降低——不过谁都知道,“便于降价”恐怕不是广大厂商欢迎AI的原因。

矛盾就这样出现,但故事没能真正讲下去。因为任凭玩家踏平宣传视频的评论区,王者官方始终没有做出任何正面回应。

支持者相信,幕后团队本就没有必要理会这些捕风捉影。毕竟,在没有实质性证据的情况下,难道未来每一张宣传物料都要经历“剖腹看凉粉”吗?

而反对者也不肯改变想法。在小畅的眼里,真正的证据其实早已出现了:那张带有争议的海报并未被收录在王者官方的原画集中。

只可惜,这是一个少有人留意的、相当迂回的线索。单个角色的粉丝难成气候,在多数人的沉默之中,讨说法的声音渐渐微弱,小畅以为已经没有谁还在意这件事了。

直到4月10日,当她点开又一个新皮肤海报的爆料贴时,发现有人早早便担忧地发问:“是不是ai画的?”

尽管此时,这张偷跑的图片只是一片模糊,压根还没到能验证细节的环节,但是猜想挥之不去,隐秘的疑云盘绕在另一个候场角色的头顶。盒子已经打开了。

过去与未来的东风

在宏观层面,AI讲述着另一个故事。

绘画不是生成式AI唯一引起抗议的领域,中国玩家也不是唯一对此敏感的用户。

在落幕不久的2023GDC大会上,育碧推出的AI文案辅助工具Ghostwriter赚足了开发者们的眼球。但与此同时,Ghostwriter也带来了超出育碧预期的反对声,演示视频的点踩数远远超过了点赞量,引得官方连连澄清解释,试图缓和风评。

从定位上看,Ghostwriter就像一个专门为游戏文案定制的微软Copilot,主要用于游戏角色的对白部分。它能帮助文案策划生成草稿,策划们则在此基础上进行润色。

图源Ghostwriter演示视频

在实际操作中,文案策划需要给Ghostwriter提供角色的背景信息,选定人物的输出风格,然后在Ghostwirter生成的文本选项中进行抉择和打磨,最终得到可用的对白素材。

接着,这些经过文案策划打磨的内容又会被返还给Ghostwriter,用来帮助它继续学习人类,提高未来的起草水准。

那么,为什么看似美好的功能会广受差评?

道理和AI绘画之争议相似。一方面,人们质疑育碧的动机,认为它设计这种工具是为了砸掉文案策划的饭碗,让AI取代人的地位,从而缩减开支。另一方面,也有用户怀疑机器批量生产的文本质量是否可靠。

打个比方,如果文案策划们在游戏项目中采用了Ghostwriter,那他们其实并不参与对白文本的实际写作,而是更接近考官的角色,就像老师批阅学生作业那样工作。

按照育碧的设想,人对AI的监督修正日积月累,AI产出的内容会臻于完善。那么终有一日,文案策划的职业生命将终结在自己调教出的Ghostwriter手中,比工具的名字更像无处立身的游魂。

即使不考虑极端情况,这或许也意味着“灵感”的消亡。那些在创作实践中灵光乍现的瞬间,未来都将湮没在AI的作业本里。

更别提这些年来育碧式罐头产品本就饱受非议,如此“缺少灵魂”、变本加厉的创作思路自然难讨玩家欢心。

不过,纵使舆论哗然,育碧也丝毫没有动摇过发展Ghostwriter的决心。

深谙3A作品之道的育碧比谁都明了,开放世界大作注定越来越卷,既然如此,其中的NPC文本量只会越发巨大,所以Ghostwriter的应用前景必然一片光明。

甚至可以这么说,从厂商的视角看,AI所承担的职责越是挑战神经,反倒越证明它切中了一线开发的痛点。在这种情况下,“高效低成本”的诱惑远胜于开拓荒野的阻力。

同样的,哪怕本土美术从业者不断表达担忧,但国内大厂都没有停下引入AI作图的脚步。写明AI标签的招聘信息越来越常见,AI美术人才争夺战猝不及防地拉开了帷幕。

没有人能阻挡生成式AI的脚步,现在的悬念只是,它们将以怎样的节奏深入参与游戏生产的管线?

在AI登上头版头条之前,滴漏便开始了。发展到今天,AI创造的可能性已经渗透到了海内外游戏产业的方方面面。

说AI配音,我们会想起网易与米哈游。二者都利用AI相关技术为旗下游戏完成配音,以此抵抗人工配音带来的不确定性,为业界开创了新的解决方案。

谈起AI做游戏,我们会看到Roblox。Roblox一直倡导让用户自发创作游戏,如今生成式AI技术不断演进,Roblox也顺势发布了更多辅助创作工具,比如Code Assist和Material Generator,都旨在探索自动化编码的可行性。

聊ChatGPT带来的大模型热,游戏公司也从未缺席。老游戏这边,《会说话的汤姆猫》有望在AI助力下进化为“会聊天的汤姆猫”。新游戏那里,网易旗下重磅新作《逆水寒》手游高调官宣将实装国内首个游戏GPT,让NPC“活”起来。

图源微博

从更宏观的层面看,主流大厂对游戏AI热的对策可以划分为两类。

其一自然是接入主流AI服务,比如在百度“文心一言”发布后,眼尖的人会发现巨人网络、中手游等游戏公司正是“文心一言”的首批生态合作伙伴。

其二则是自主研发AI技术,这无疑是一条更豪横也更艰难的道路。腾讯、网易的AI Lab分别成立于2016年和2017年,前后脚踩中时代的鼓点。

腾讯AI Lab的应用方向与集团业务相匹配,大致可以分为内容、游戏、社交和平台工具这四类。网易伏羲实验室和网易互娱AI Lab也做出过许多摸得着的成果,就比如前面说到的AI配音,以及契合元宇宙趋势的“瑶台”虚拟平台等等。

作为游戏圈的后起之秀,米哈游也成立了自家的逆熵科技研究院,落后两位大哥半个身位。“逆熵”的说法与米家游戏的内容息息相关,在保留二次元本色的同时期盼用AI解放团队生产力。

同时,米哈游还参与了中国AI创业公司MiniMax的多轮投资,有心凭此补上本土大模型的学费。

尾声

2023年的春天,几乎每个互联网人的嘴边都挂着“AI”“ChatGPT”之类的字眼,虚张声势中含着那么一点虔诚和敬畏。复读同一个词汇的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倒是比AI更像机器人。

AI所带来的冰火两重天从未如此明显。

每隔几天,我们就能听说一则“游戏外包团队被裁撤”的轶闻,今天是翻译,明天是美术,后天不知道会不会是文案。

同样每隔几天,我们也能听闻火热的资本快讯。数不清的投资人和创业者涌入赛道,大模型共新算力一色,资深FA与高校博士齐飞。

时至今日,大大小小的游戏公司都已被卷入浪潮,它们活跃在所有可能的环节之中:研发、投资、应用,快马加鞭,狂飙不歇。

即使是最保守的游戏从业者,也不得不承认时代的车轮难以阻挡。不被旧船抛下的唯一方案,就是买一张新巨轮的船票。

从微观的抗拒望到宏观的竞逐,在这个躁动的春天,你我可能已经见证了历史的转折点。

注:小畅、刘伟为化名。

编 辑:马秋月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