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象网讯(魏德龄/文)2023年的三星Galaxy系列机型尽管外观变化不大,但在芯片层面上却迎来了巨大变化,以往还在欧洲及部分东南亚地区另行配置的Exynos处理器彻底消失,并且在全面采用高通骁龙移动平台的同时,还专门内置硬件性能有所升级,号称迄今为止处理速度最快的骁龙移动平台———第二代骁龙8移动平台(for Galaxy)。而在不久之后发布的一加Ace2中,又以“满血版骁龙8+”作为宣传亮点。
可见,在智能手机日趋同质化的今天,厂商们也正在力所能及的使出自己的小“芯”机。
智能手机的小“芯”机
之所以第二代骁龙8移动平台(for Galaxy)在宣传中表示其为“迄今为止处理速度最快”,原因在于其CPU 和 GPU 频率均得到了提升,Kryo CPU 核心频率从标准版的3.2GHz提升至3.36GHz,Adreno GPU 的频率也从 680MHz 提升到 719MHz。频率的提升也直接表现在了跑分上,Galaxy S23 系列的 Geekbench 5 单核成绩达到了 1583 分,相比之下,标准版第二代骁龙 8 的单核成绩在 1480 分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历年来的惯例,所谓的高主频版本骁龙8产品往往是高通面向下半年旗舰机型所发布的Plus版本产品。而随着第二代骁龙8移动平台(for Galaxy)的面世,高通在官方文档中也将第二代骁龙8的主频数字进行了相应提升。这无疑也为按照惯例会推出的第二代骁龙8+带来了更多悬念,同时也显现出了三星与高通合作之深入。
而对于无法达到此种层次合作关系的厂商来说,“满血版”则成为了拉拢消费者的宣传口号。一加在Ace2机型的发布会上表示,其产品所采用的满血版第一代骁龙8+拥有3.2GHz满血版超级内核、2.75GHz满血版性能内核与2.0GHz满血版效率核心,均比其所对标的友商拥有更强的性能表现。
实际上,放眼PC市场,厂商对于处理器的改款再包装并不稀奇,例如在苹果与Intel合作时期,Mac产品线中的处理器型号往往具有独一性,尽管本质上与同级别处理器并无区别。
微软的Surface Pro X产品中的SQ1处理器其实为高通骁龙8cx处理器的特别定制款,以便实现对于Windows 10 ARM版本的更多优化。2020年Surface Pro X升级版产品中,官方信息又显示为采用全新SQ2处理器,尽管在实测中效能与功耗并未实现明显升级,但其有着迭代意味的命名方式,显然获得了更好的营销效果。
大野“芯”有大风险
提起二代相比一代进步有限的问题,在智能手机领域,准备走向特立独行路线的谷歌Pixel系列在近年来展现出了更大野“芯”,不过却迎来了口碑毁誉参半的表现。
今年推出的Pixel 7系列中搭载的Google Tensor G2处理器,相比上代而言更像是一个优化版本,性能提升微乎其微,处理器性能仅接近于骁龙888、天玑8100的水平,远远落后于同时代的产品,大型游戏的运行表现也较为吃力。
不过谷歌在其中可能也有着难言之隐。遥想去年Pixel 6系列发布时,谷歌可谓为以自研为卖点的Tensor G1处理器做足了预热工作,Pixel系列机型在外观设计上也进行了一次脱胎换骨的改变。谷歌在Tensor G1处理器发布时重点强调其GPU与NPU的强大表现,以更好的游戏表现与拍照黑魔法进行功能背书。
然而实际运行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受限于三星5nm工艺,手机存在明显的发热与续航问题,由于温控的限制,以及低于同时代产品的CPU处理能力,导致其游戏表现反而不尽人意。而在拍摄表现上,尽管照片在AI的加持下让人眼前一亮,但时不时在拍摄中出现的过热警告也足够让人扫兴。
实际上,业界早有这样一种定论,那就是如果一家公司要想研发一款处理器芯片,需要长期养活一支较为庞大的团队,无论公司效益如何,都需要进行不断的投入。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证产品的成功与否,谷歌在此前的Pixel系列中的依靠自研的Titan M安全模块、Pixel Visual Core无疑获得了成功,后者也开创了计算摄影的先河。然而一旦上升到处理器层面,在目前来看,即便强如谷歌,也显现出了大量问题。
而如果谈到此前已经在Pixel系列上获得成功案例,并带来明显差异化优势的Titan M安全模块、Pixel Visual Core这类针对某一功能的增强性芯片而言,国内手机厂商近年来也纷纷在此方向上开始了探索,并落地到不少机型中。
聚焦具体功能的小“芯”机
Nubia的红芯游戏芯片、小米的澎湃系列芯片、OPPO的马里亚纳系列芯片无疑都是近年来这类小“芯”机的代表。
红芯1号游戏芯片内置于Nubia的红魔游戏手机7中,能够辅助主处理器,减轻主处理器的运行负担,从而实现性能增强和功耗降低的作用,可有助于减少画面撕裂,提供更为舒适的游戏操控等。进而实现了从声、光、震、触四个方面进行游戏体验的提升。后续伴随红魔8 Pro系列推出的游戏芯片红芯R2再次进行了升级,可以起到辅助主处理器的作用,减轻主处理器的运行负担,可助力精准调度肩键、震感、触控、声效等操控环节,带来多位一体、身临其境的操控体验。
此前,小米澎湃G1与澎湃P1已经同时应用在了小米12S Ultra中,最新发布的小米13 Pro也采用了小米澎湃电池管理系统,拥有充电管理芯片与电池管理芯片的双芯加持;澎湃C1则是小米推出的第一款自研的ISP专业影像手机芯片,它拥有双滤波器配置,可以实现高低频信号并行处理,信号处理效率提升100%。这些芯片也同样应用于同门的Redmi产品中,例如Redmi K60 Pro机型中使用了自研快充芯片澎湃P1,来提升充电效率。
OPPO的马里亚纳芯片更是成为其下多款手机产品的重要宣传点之一,马里亚纳 X作为OPPO首款自研影像专用NPU,最初商用在顶级旗舰Find X5系列上,随后又在Reno8 Pro系列中,与SoC共同组成了手机核心运算的左右脑,配合OPPO定制传感器以及人像算法矩阵,构建了Reno8 Pro及Reno8 Pro+的双芯人像摄影系统。
未来,也许正是这样一个个的小“芯”机,让智能手机逐渐摆脱同质化的阴影,毕竟消费者已经有些审美疲劳,换机周期也不断延长,OEM厂商需要制造出更具吸引力的卖点,并且这个卖点绝不能仅仅是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