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新基建 >> 正文

扩大新基建投资,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新动能

2023年2月17日 17:31  中国改革报  

扩大新基建投资 赋能打造发展新优势

新型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全社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基础性、公共性设施,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优化投资结构、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新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各部门、各地方都在紧锣密鼓地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力地刺激了市场需求、推动了科技进步、提升了公共服务,已经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新动能。

新型基础设施是抢占未来科技前沿赛道、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支撑

01

新型基础设施引领现代科技发展

数字科技改变了现有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新型基础设施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要支撑条件。从2G到5G,信息传输阻力不断减小,手机通信的带宽0.1MB/s提升至最高10G/s,时延从500ms降至1ms,不仅是加快了网速,而且是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实现高速、稳定、可信的连接,从而实现了各种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科技依托新基建得到了高速发展。例如,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将通过新基建采集到的道路数据进行汇聚,形成对智能交通、自动驾驶等新兴业态的优质数据资源供给。与此同时,生物科技、材料科技、航天科技等前沿领域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支持下,研发工作和创新能力也得到大幅提升,实现了跨越式的科技进步。

02

新型基础设施重塑国际竞争格局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历来是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科技成长潜力、产业发展水平和百姓生活质量。同时,新型基础设施也需要依赖于大国的市场规模效应才能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当前,主要经济体纷纷加快相关战略及规划的制定步伐,如美国的《创新与竞争法案》、欧盟《2030数字罗盘》、日本《综合创新战略2022》等,持续聚焦5G、光纤、工业互联网等建设和普及,加速推动数字基础设施普及化和优质化。新型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未来国家之间竞争角力的主战场之一,将会对大国竞争格局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03

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良好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升级,过去十年我国已建成光纤长度增长约2.7倍,移动通信从“4G并跑”到“5G引领”,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加快布局,数据中心规模达到590万标准机架,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加快构建,网络规模和应用水平全球领先。二是融合基础设施加快布局,无人码头、自动驾驶等交通运输新形态不断涌现,90%以上机场实现“无纸化”便捷出行;智慧能源调度系统大幅提升了能源供应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加速构建,为社会治理和民生改善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三是创新基础设施加快优化,我国已建成运行3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了200多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600多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一批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

新型基础设施需求显著,是当前稳经济、促增长的核心支撑

新型基础设施既具备传统基础设施稳经济增长的特性,又可以助推创新和拓展新消费、新制造与新服务,在补短板的同时形成新动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二战后56个年经济增速超过6%并保持了十年的国家,平均固定资产投资率是25%,且经常与经济增速同步上升。新型基础设施已成为我国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社会繁荣的主要支撑力量。

01

新型基础设施创造消费新需求

近三年来,由于受疫情影响,我国经济特别是居民消费受到较大冲击,但由于多年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整体消费结构优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近年来,我国5G网络建设、光纤入户等工作不断推进、个人通信带宽不断拓展,直接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一是带动消费升级,室内外网络速度的进一步提升,将促进可穿戴设备、数字家庭、智能服务机器人等进入成熟产业,也推动了老年人等更多人群加入线上消费;二是创新消费模式,5G网络的稳定运行,促进“直播带货”等新经济模式,激活“数字文创”等内容产业,拉动旅游、生活等服务消费的快速增长;三是扩大消费群体,城乡信息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既能推动协同办公、线上娱乐、远程教育等领域的发展,还能激发三四线城市和老年人的“线上购”“购全球”消费热情,促进各领域消费价值链的高阶跃升。在疫情影响下,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信息消费规模仍实现同比6%的增长,对经济稳增长的作用日益显著。

02

新型基础设施打造经济新动能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拉动经济增长,主要表现在:短期稳增长,新型基础设施短期可拉动在电子信息、智慧城市领域的大量投资,可有效对冲疫情和经济下行部分压力,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增速分别超出工业5.6个百分点。中期促就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促进高科技领域的就业,还能通过促进平台经济、电子商务等快速发展,大量吸纳快递外卖、农村电商等一般技能从业者的就业,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规模已经达到2亿人,约有8400万劳动者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约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1%。长期强动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流在各产业内和产业间顺畅流动,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促进产业协同效率,带动产业集群提质增效发展。

03

新型基础设施重塑供应新链条

新型基础设施通过提升信息流的流通效率,带动物流、资金流无障碍无耗损的流通,从而打造面向未来的新型供应链优势。一方面,新基建提升新效率。仅以工业互联网在部分企业的应用为例,将会平均减少在制品库存60%、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40%,将整个市场的物资流动活跃起来。另一方面,新基建扩展新市场,通过信息的可靠传递、应用的无缝衔接降低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扩大电商平台覆盖范围、培育“直播带货”等营销新模式,进而带动各类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外市场扩展。依托我国强大的新型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SHEIN、Temu等跨境电商企业成长迅速,成为打通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力量。

04

新型基础设施促进惠民新模式

新型基础设施通过加强数据在政府、居民和企业之间的共享汇聚和快速流动,为各级政府创造性的开展惠民惠企服务提供了很多新方法、新手段。在疫情防控期间作用尤其显著,光纤网络等稳定的通信基础设施为广大学生开展线上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我国如此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基本实现了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顺畅的无线网络支撑了城乡的快递、外卖体系顺畅运转,保障了许多居民的基本生活和餐饮企业的基础运营;工业互联网、数字化供应链等产业数字化工具,直接保障了不少企业在疫中疫后顺利复工复产。

多措并举积极扩大新基建有效投资,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01

整体谋划、顶层设计,形成新型基础设施政策合力

一是绘蓝图,新基建是一个典型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新基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项目、资金、产业、安全等全方位工作;二是强协同,有关单位在开展新基建工作时要注重沟通协调,强化重大工程项目与配套政策的协同,强化新基建和城乡建设规划的协同,对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等设施尽可能实现共建共享;三是重评估,要研究制定新型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打造动态反馈的监测评估系统,实时调优各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实现整体性规模效益。

02

分级分类、精准施策,确立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引导

一方面,要根据新型基础设施项目类型制定不同的投资建设引导。对于商业较好、收益清晰的项目,采用基础研发支持、信息对接、评估评级的方式引导其健康发展;对于民生需求迫切、无明确收益的公益类项目,要根据政府承受能力适当加大财政支持;对于创新性强、引领作用大,但收益前景不明确的项目,要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引导各类资本按照市场规律开展投资,并持续开展对投融资模式的评估优化。另一方面,要持续研究新型基础设施投融资指导目录体系,明晰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范围,加大对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培训指导。

03

应用牵引、场景驱动,创建新型基础设施示范标杆

一是积极打造示范标杆,鼓励各行业、各领域积极探索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路径,及时总结优秀成功模式并开展示范推广;二是大力培育应用生态,统筹布局新基建产业链建设,加快关键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培育行业领域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持续优化融合应用生态;三是建立融合开放的标准体系,根据市场实际需求修订完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开展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标准制定,强化各类新旧基础设施标准融合互通。

04

多元投入、协同发力,扩大新型基础设施有效投资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带动作用,用好中长期贷款、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增强社会资本参与新基建项目投资的积极性,通过产业引导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降低项目初始投资风险,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此外,要创新融资产品和服务,鼓励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提高企业资本市场融资能力。(王威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智慧城市处处长、副研究员)

编 辑:章芳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