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前,孟羽童从格力离职的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猜测背后的原因。最近,董老板在接受采访时就此事做出了回应称:“你不可能在格力这个平台上,然后到外面去做广告,这肯定是不合规的。”从董明珠的回应来看,孟羽童离开格力,与她在职期间搞副业脱不了关系。这掀起了脉脉APP网友对于「打工人有没有资格搞副业」这一话题的讨论。
某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近45%的年轻人做过副业,另有超5成年轻人想做副业。问及做副业的原因,很多人表示,“上班打工不给力,职场人需要Plan B”。
一面是老板的反对,一面是内心的渴望,打工人这个副业到底是做还是不做?
有企业帮员工搞副业?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很多企业管理者在还是打工人的时候,往往都有搞副业的经历,甚至就是从搞副业起家的。而身份一旦转变,却不希望员工搞副业。“双标背后的原因很现实。员工搞副业很可能影响本职工作,甚至和公司的利益发生冲突。
但在当下这个变化凶猛的时代,收入不稳定、工作不稳定,当主业给予不了足够的安全感的时候,做副业“开源”又是打工人的刚需选择。
就以孟羽童为例,作为董明珠的秘书和接班人,其收入并没有外界想象中的那么高。孟羽童曾透露过她在格力的薪资情况,“其实我的工资和格力应届大学生的水平是一样的,基本上在五千到一万块钱这个区间内。”
主业年收入十来万,副业年收入几百万,这无论是对一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还是历经千帆的中年打工人来说,对这样的诱惑都难有抵抗力。
于是,当前摆在企业面前的问题转化:员工做副业已是大势所趋,很难阻拦,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雇主该如何面对和处理?
答案是——堵不如疏,疏不如引。企业员工双赢,有钱大家一起赚。
谷歌曾推出过 “20%自由时间”的工作制度,鼓励员工每周花20%的时间开发自己感兴趣或促进谷歌发展的个人项目。也就是说,一周五天,允许员工花一天时间光明正大地搞副业,做自己想做的事。
这项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内部员工在社交平台上如此感慨道:我们不是在加班,我们是在为自己创业。最终,谷歌也因此收获了大量的现象级产品,Google Maps、Gmail、Google News等等,都是谷歌员工利用这20%的自由时间开发出来的。员工在企业里成长为创业者,企业在员工的助力下进一步提升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不仅仅是谷歌,不少公司都有类似这样的制度和文化。
脉脉上,有位脉友分享的故事也很值得思考。他经营着一家传统制造业公司,主营家居生活用品。在得知一位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做直播带货,而且有一定销量和粉丝后,他直接找到该员工,开出了比较丰厚的条件,希望双方可以合作。并在公司大会上明确宣布,无论是谁,只要有好的渠道,都可以和公司合作,有钱大家一起赚。一年下来,公司的销售额提升了20%,比业绩提升更让他感到惊喜的是,公司的气氛与之前有了明显不同,大家变得更愿意分享想法和意见,也更愿意学习提升自己。
所以,对当下的企业来说,与严防死守员工搞副业相比起来,提升自身待遇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设计合理的用人制度,建立灵活而包容的文化,让员工能够在合适的框架内平衡工作和副业,往往更有实际价值。
更重要的是,老板们请跟我一起念“有钱一起赚”!
员工如果在非本职工作上做出特殊贡献,千万别吝惜分钱。人才带着这份能力出去,一样也能赚钱。
副业姿势很重要,小心副业变负业
悄悄做点副业,然后惊艳所有人。在打工人中间,主业之外再做点副业创收,已经是普遍的认知。
但问题是,相当一部分人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更好,反而将副业变成了负业。不仅徒劳无获,甚至负债累累,而且还影响到了主业的发展,最终给自己造成了不小的负担。
在一家小公司做财务的程程,下班后的时间,基本都投入到了捣鼓副业上。什么虚拟产品、自媒体运营、无人直播、有声书、闲鱼卖货、跨境电商等等,市面上热门的项目,几乎都做过。
为此,她交了不少学费。最近的一次,她跟某团队学做闲鱼卖货,两三个月赚了四五千块钱。带教老师建议她升级服务,这样就能拥有更有优势的货源,能赚得更多。程程咬咬牙又交了15800元,结果没几天,这个带教团队就失联了。
相比起程程到处踩坑,脉友万姝的副业之路相对顺畅很多。
万姝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进入到上海的一家新媒体公司做编辑,负责为公司的矩阵账号转载文章以及排版等工作等等。
虽然干的是最基层的工作,但万姝却从中发掘了价值。因要联系原创作者获得文章的转载授权,她因此认识了不少业内的优秀创作者。同时,由于长期的转载、排版,她对热门文章的话题选取以及公众号的基础运营,都有了比较成熟的了解和掌握。万姝还报名参加了公司内部的创作者计划,跟着公司的老师学习新媒体写作技能。后来,万姝开通了自己的个人公众号,更新了不到一年便有了收益。
如今,由于工作能力出色,成长快速,万姝是公司同批新人中涨薪最快的,而且靠着商务接稿、接广告、做知识付费,万姝每月的副业收入也已过万。
谈及做副业,万姝认为打工人做副业之前应该先做好两件事:
一是,做好主业,稳住主业,主业很可能是最好的副业。不仅仅是因为这是打工人应有的职业道德,还在于副业的不稳定性。为吃一个鸡蛋,丢掉另一个鸡蛋,这并不理智;
二是,提升自身的能力和认知,用认知去发现优质项目,结合自身能力确定适合自己的副业路径。在不确定性的时代,能力是打工人最大的靠山,提升能力也是最确定的事。
在如今激荡变革的时代中,雇佣关系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副业从可有可无的选择,逐渐成为很多人职业发展的一部分。用人单位和职场人在这个问题上与其尖锐对立,不如坐下来谈谈。本质上,雇佣双方面对的是同一个大环境带来的挑战,零和博弈难有赢家,通过创新寻找增量则很可能双赢。
对于职场人而言,副业要辩证看待。他人成功的副业不一定适合你,吾之蜜糖彼之砒霜的故事要时刻谨记。唯一“稳赚不赔”的就是开拓自己的眼界,努力积累能力、资源、人脉。
不论主业副业,都是谋生手段。你可以选择多管齐下,主业副业齐头并进,也可以选择在主业碰到天花板后再去开拓副业,不论怎样选,打铁还需自身硬,不然花费了你大部分时间的主业都做不好,哪来的信心能做好副业呢。
结硬寨,打呆仗,百余年前曾国藩的智慧,如今依然值得职场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