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象网讯(魏德龄/文)2023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桂卫华来到现场的5G直播间接受了媒体采访,针对5G+工业互联网的投入问题与工业大模型的挑战进行了观点分享,他认为5G+工业互联网晚做不如早做,只要企业能够获得效益就不会担心投入,而实现效益的关键则在于技术融合。
5G+工业互联网晚做不如早做
目前我国“5G+工业互联网”体系化发展走在全球前列,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注入了新动能。最新数据显示,“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8000个,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240个,连接设备超8900万台/套,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突破1.2万亿元,应用拓展至49个国民经济大类。
针对目前被业界广泛关心的5G+工业互联网部署过程中的成本制约问题,桂卫华院士表示:“5G+工业互联网既然是基础设施与底座,就要有投入,投入就要有成本问题。但我相信一条,因为这是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晚做不如早做。”他认为根据现阶段的工业发展,要想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就必须通过工业互联网来解决。
他对此进一步解释称,如果工业互联网能够解决企业问题,为企业带来效益,投入就不存在问题。而一旦项目与解决问题相脱钩,投入成本问题就会显现。能够实现效益的关键则在于技术融合,即实现智能化与工业的深度融合。桂卫华院士表示“没有做到深度融合就得不到效益。”
技术融合成为更进一步的关键
桂卫华院士认为,目前5G+工业互联网在落地过程中,在系统、工业软件、网络通讯的技术融合方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例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赋能工业互联网及相关软件,使其在工业中发挥更大作用,在技术上还有一些挑战性问题。
对于工业大模型而言,与目前被人们所熟知的通用大模型也存在很多差异。桂卫华院士就举例表示,通用大模型目前主要是进行文本处理和语音处理,很多深入的问题还无法解决。而工业上有很多机理性的问题,比如有色冶金及相关化学反应,这些运行规则和原理是无法通过简单的文本处理来解决的,这就意味着工业大模型在事前优化及使用决策中,要与机理融合起来,这是目前行业需要探索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