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新闻报道 >> 正文

中信科移动副总工程师蔡月民:降本、拓新、赋能,加速5G-A走向商业成功

2023年10月27日 19:21  CCTIME飞象网  

近日,由TD产业联盟主办的“5G网络创新研讨会(2023)”在京举行。本次研讨会以“创新技术应用 开拓5G新时代”为主题,探索移动通信技术创新,推动5G网络建设和演进,强化5G与千行百业融合创新,助力信息通信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在研讨会主题报告环节,中信科移动副总工程师蔡月民应邀作了《5G-A点亮应用新空间》的精彩演讲。

5G商用四年以来,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截至9月底,我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318.9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达7.37亿户,5G行业虚拟专网超2万个,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不断夯实。蔡月民表示,我国5G发展已经进入平台期,随着5G网络建设和业务应用走向纵深,ToC极致体验、ToB确定性传输、无线感知、无缝覆盖、千亿物联等新需求正在涌现,正在驱动5G网络向5G-A迈进,5G-A已经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要素。

蔡月民指出,作为5G技术与产业的中坚力量,中信科移动在平台、产品、特性上做了立体层次的规划,从应用场景、落地价值出发,规划相关产品和市场及应用拓展,围绕MIMO增强、XR增强、eRedCap、定位及通感融合、确定性网络、星地融合、网络智能化等5G-A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创新突破,提升关键能力,助力运营商开拓5G价值新蓝海。

高清视频、裸眼3D、XR等高容量业务需求的出现,驱动无线网络能力从Gbps向10Gbps迁移,这就需要设备厂商在多TRP、超大规模天线、新频谱等方面进行持续创新。中信科移动围绕MIMO增强进行了系统研究,开展超大规模天线阵列研发,同时提出分布式超大规模天线+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无线网络架构的系统解决方案,有效提升基站在目标频段的覆盖范围和系统容量。面向毫米波频段,中信科移动研制出基于智能超表面(RIS)的新型大规模天线阵列原型样机,开展了RIS新型大规模天线传输技术试验,为毫米波频段AAU的低成本、低功耗与轻量化发展提供新的技术路线。

以沉浸式体验为代表的XR业务是5G-A标准关注的重点,需要网络具备支持大速率、低延时、多模态等新兴业务的能力。针对5G-A宽带实时交互技术(XR业务)需要的多流业务精细QoS保障,以及网络资源效率问题,中信科移动通过对扩展支持能力、区别配置QoS调度参数等保障XR的业务感知。

在谈到RedCap时,蔡月民指出,RedCap补全了5G物联网的能力“拼图”,进一步降低了终端成本,预期可大规模应用于工业、制造业、车载终端和可穿戴设备领域等,目前系统设备、终端芯片和模组厂商均已具备支持能力,中信科移动已顺利完成了5G R17 RedCap外场性能测试。蔡月民判断,未来中远期,结合无源物联,5G可以实现一个单制式的物联网解决方案,覆盖所有场景需求。

星地融合技术能够突破地面覆盖的限制,在全域物联网、全域话音以及全域窄宽带数据等场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蔡月民指出,星地融合技术路径将从5G体制融合走向6G系统融合,最终可以提供无感知一致服务。目前,中信科移动已经完成5G NTN在轨初步验证,并向业界首次验证了5G NTN标准的宽带卫星通信试验。

定位增强和通信感知融合是5G-A拓展垂直应用的新能力,目前实测5G室内定位精度已经可以达到米级,未来进一步提升到亚米级,满足生产和生活领域的多场景需求;而感知技术带来通信网络的能力跃升,为低空经济、智能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信息底座。

5G-A不仅仅是无线空口技术的创新,网络智能化同样是产业链关注的重点。蔡月民指出,中信科移动将优先在网络性能提升、新型应用上助力运营商构建RAN AI能力。同时,中信科移动还将支持运营商进行通信基础设施升级,打造“连接+算力+AI”融合产品方案。 

蔡月民强调,降本、拓新和赋能将是5G-A走向商业成功的关键, 5G-A应具备更强网络能力、更高性价比、更丰富业务场景、更智简网络运营,只有通过新业务、新技术、新网络和新运维的全维协同才能释放出5G-A的价值空间。中信科移动愿意与产业生态携手,共同孵化催熟新业务;同时,中信科移动将在芯片、平台、架构等多个层面,构建领先的产品和技术能力,助力运营商加速5G-A商用进程。

编 辑:孙秀杰
飞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刊载内容,凡注明来源为“飞象网”和“飞象原创”皆属飞象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请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飞象网来源。
2.凡注明“来源: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中国电信邵广禄:面向AI大模型的智算集群及网络的实践和展望
精彩专题
CES 2024国际消费电子展
2023年信息通信产业盘点暨颁奖礼
飞象网2023年手机评选
第24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