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头条固定一 >> 正文

50G PON发展演进还需闯过哪几关?

2023年1月31日 06:56  CCTIME飞象网  

飞象网讯(易欢)2021年3月份,工信部发布的《“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要求,到2023年底,千兆光纤网络具备覆盖4亿户家庭的能力,千兆宽带用户突破3000万户。截至2022年11月底,千兆用户达到8707万户,已经超额完成既定目标。

不仅如此,截至11月末,全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10.65亿个。其中,光纤接入(FTTH/O)端口达到10.19亿个,占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的95.7%,占比较上年末提高1.4个百分点。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 PON端口数达1416万个,比上年末净增630.3万个。

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新的宽带部署和强化建设都与无源光网络(PON)有关,因为它在带宽和连接质量、成本效率以及未来技术演进等方面表现非常出色。而50G PON作为ITU-T认可的下一代PON标准格外被看重,自然也受到了产业的高度关注。

在GlobalData电信技术与软件部研究总监Emir Halilovic 看来,50G PON系统设计和演示的所有关键特性,也是推动运营商宽带业务发展的可靠保障。与前代技术不同,50G PON支持多场景应用,可满足运营商各类客户的需求。

“基于当前的客户支持、ITU支持、组件和供应商生态系统的发展,以及2024年早期商业部署的规划,50G PON的大规模部署将标志着FTTx向下一代通用宽带基础设施转变,支撑运营商的固定和移动接入业务,使客户获得更高品质的宽带体验。”

此前,出席活动时,中国联通研究院科技委总师王光全表示,10G PON之后,PON产业将会在ITU-T 50G TDM-PON走向融合。而50G PON提升5倍带宽,能够实现从10G PON的平滑演进,满足业务应用创新的带宽发展需求。

但值得注意的是,50G PON之后,对下行带宽也在进一步明确,业内更加关注对称式的发展,因此,在王光全看来,50G PON的发展演进还面临五大问题。

一是50G PON的兼容性。50G PON更加关注与现有PON兼容的问题,这里面有很多关键技术有待发展。如,下行支持单波50Gb/s,上行支持12.5G、25G和50G三种上行速率,不同速率的ONU以时分方式共存在同一PON口之下。

二是FTTR光纤延伸。FTTR是基于光纤的室内高带宽、高质量、长寿命组网,构建全新室内网络使用和运营体验,拉通端到端算网的最末端。合理协调不同AP间的频域和时域资源,能够达到Wi-Fi性能的优化。

三是边缘计算能力下沉。ONU容器化架构和OLT内置“算力卡”如何有机结合,实时数据采集、汇总、分析,实现业务感知指标可视化呈现,精准掌控网络及业务质量,提升算力能力。

四是智能运维提供业务质量保障。网络末梢往往是运维力量最弱的地方,也是问题最多的地方,包括流量签约、路由器的端口异常、ONT设备问题、ODN线路问题,以及局端设备问题等。因此,基于业务的智能化运维必须自上而下定界定位业务故障,通过感知提升运维,反向触动形成一个闭环,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五是新型数智算力接入网。“带宽不仅要超宽,还要有算力的保障,并能够实现算力的协同。而打造全光的接入网络底座,构建计算与网络深度融合的基础设施,能够提升网络基础承载能力和业务提供能力,为泛在算力资源的高效连接调度,提供高品质、低时延的运力保障。”

中国移动研究院基础网络技术研究所所长李晗也公开表示,随着对称速率50G PON标准于2022年底在ITU-T获得通过,标志着5G PON国际标准体系基本建立,50G PON系统除带宽提升外,还需支持低时延和网络切片功能,满足综合业务接入需求。

据悉,中国移动持续推进50G PON技术和产业成熟,除牵头国际和国内标准制定外,在2022年移动合作伙伴大会上牵头联合12家单位发布《NGOAN技术发展》白皮书,系统阐述了50G PON的场景需求、关键技术发展目标和路径。同时为了推进5G PON相关技术的可行性验证,还联合华为、中兴、烽火完成非对称50G PON样机研发和完善,并在业界率先完成50G PON样机现网试验,为产业发展注入信心。

李晗强调,50G PON产业链已取得长足进展,但物理层指标尚无法完全满足要求,呼吁产业界针对核心光电器件及系统关键技术共同攻关,促进技术和产业进一步成熟。

编 辑:路金娣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