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象网讯(马秋月/文)昨日,“中国电信5G前传波分彩光设备(2022年)集采”公告引起关注。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继去年中国电信进行LWDM方案5G现网试点后,第一次在集团层面进行前传波分彩光设备的集采。
5G建设中,传统的光纤直驱和无源CWDM方案已经规模商用。传统光纤直驱方案会导致光纤资源的巨量消耗,是5G建设的主要瓶颈之一;无源CWDM前传方案可以比较合理解决6波单纤传输,但是在12波单纤传输和后期的管理维护上很难进一步完善。
因此,5G前传选择xWDM技术为主已成为共识。而三大运营商选择建立不同的5G前传标准:中国移动的Open-WDM/MWDM、中国电信的LWDM和中国联通的G.metro/DWDM方案。
目前,三大运营商的5G前传方案都基本走过试验测试阶段,中国电信5G前传波分彩光设备(2022年)集采开启了规模商用的按钮。
中国移动:半有源Open-WDM/MWDM方案已具备规模商用能力
为破解前传哑资源管理和光纤资源紧张难题,中国移动首创提出半有源Open-WDM/MWDM方案,解决了12波单纤双向传输难题,实现5G基站和DU机房间的单纤传输,进一步提高光纤利用率,兼具可管可控和低成本优势。
据悉,Open-WDM/MWDM核心之一是半有源架构,AAU侧无源、DU侧有源,部署灵活,能够低成本实现管控能力;核心之二是基于CWDM扩展的MWDM技术,容量提升1倍,能够有效节约光纤资源。
如今,中国移动在O-RAN牵头成立X-haul transport工作组(WG9)并担任工作组主席,成员单位已经由2019年的3家半有源MWDM产品研发的厂商扩展到38家,打造出涵盖芯片、模块、设备、 管控系统的全产业链。同时,有16家设备厂商参与半有源Open-WDM系统生产,在湖北、福建等4省规模应用,核心产业“光芯片+光模块” 已具备量产能力,实现25G MWDM光芯片国产化自主可控。
截至2020年9月,中国移动基于半有源MWDM的5G前传商用网络已在12省相继开通。12月,中兴通讯完成了中国移动组织的MWDM半有源前传系统现网测试,标志着中国移动主导的MWDM半有源前传方案已经具备规模商用能力。
今年6月,中国移动集团级“首席专家”、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技术研究所所长李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半有源架构会成为将来的主流,半有源MWDM将在5G前传中广泛应用,希望能与产业携手做好MTN2.0相关技术推动工作,让整个产业更加健全,成本更低,保证5G前传规模的发展。
中国电信:试点运行良好 集团开启设备集采
2019年底中国电信提出了基于O波段800GHz固定通道间隔的12×25 Gb/s LWDM前传解决方案,并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推动产业迅速发展。
2020年6月,中国电信研究院完成了首批LWDM方案测试,并随后在北京、深圳、南京、扬州、南通、合肥、亳州、成都等本地网5G现网试点,运行良好。
昨日,中国电信发布公告称:中国电信5G前传波分彩光设备(2022年)集中采购项目已批准,招标人为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进行集中资格预审,特邀请有意向的潜在投标人提出集中资格预审申请。
据了解,此次共有2个标包,分别为:CWDM彩光设备标包和LWDM彩光设备标包。
值得注意的是,继去年中国电信进行LWDM方案5G现网试点后,第一次在集团层面进行前传波分彩光设备的集采。
中国联通:G.metro光产业链已初具规模商用能力
中国联通牵头制定了基于DWDM可调谐激光器的G.metro标准,定义了波长自适应配置、超低时延、透明对称传输等特性,可以有效实现前传WDM光模块备件归一化,减少模块种类,合分波器间任意连接,波长匹配自动识别,极大程度提升运维效率,降低运营商OPEX。
2014年G.metro标准在ITU-T成功立项,并于2018年正式为ITU-T G.698.4。2019年中国联通针对5G传输需求,牵头启动标准修订,增加25G速率定义。
截至2021年上半年,中国联通已牵头完成多家G.metro解决方案(来自于华为/海思、烽火科技、海信宽带、瑞泰科技、格林威尔、震有科技、欣诺、华环电子等产业链伙伴)的实验室测试。
2021年6月以来,中国联通研究院与江苏联通、广东联通共同牵头,先后在江苏省南京江宁区、广东省江门市成功完成了G.metro试点项目,针对25G G.metro无源和半有源两种典型架构方案实现了业务开通,两个方案实施过程均为技术人员一次上站,光模块即插即用,业务随开随通。
一系列现网试点的成功意味着可调谐激光器已正式进入商用阶段,也标志着国内G.metro光产业链已初具规模商用能力,可支撑G.metro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