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晚,厦门象屿正式公告2021年度中期业绩报告,作为六五开局之年的第一个重要财报节点,公司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
业绩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76亿元,同比增长33%;归母净利润11.37亿元,同比增长71%,净利率同比上升0.11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9.22%,同比上涨3.66个百分点;基本每股收益0.49元,同比增长75%。
公司净利润增速创下近3年新高,净利润增速超过营业收入增速,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全面提升,提质增效成果显著。
记者注意到,在定期报告中,厦门象屿明确提出了“成为大宗供应链行业龙头企业,世界一流的供应链服务企业”的战略愿景,并对国内大宗供应链服务需求和厦门象屿的大宗供应链服务模式和优势进行了全新阐述。
报告提到,随着中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大宗供应链服务需求加速提升。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大宗供应链市场规模预计在30万亿以上。然而,国内头部企业(CR4)的市场占有率(5%)远低于美日市场(50%),粗略估算,国内4家头部大宗供应链企业的市场空间就在13万亿以上。随着行业发展走向成熟,头部企业的综合优势将愈发明显,行业集中度将加速提升。
数据显示,厦门象屿2020年营业收入3,602亿元,行业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规模增速在头部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对比数十万亿的存量市场,厦门象屿业绩增长的外部市场逻辑明确,且确定性较高。
根据Wind数据,近半年来,券商对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的一致预测值由36.23亿元提升至41.47亿元,上调近15%。其中,华创证券近期更是给出2021年营业收入43.27亿元(同比增长20%),归母净利润20.36亿元(同比增长57%)的高预期。

市场空间广阔,反观公司内部经营和优势,厦门象屿如何树立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在大宗供应链行业加速转型的背景下,实现高速增长,稳固行业龙头地位并成为市场看好的行业转型标杆?
首先,“产业全链条服务模式”在粮食产业链的成功实践,证明了公司业务模式的优越性。市场普遍认为,象屿农产有望成为比肩国际四大粮商(ABCD)的中国最大粮商。今年3月,农业产业基金中垦的战略入股也证实了公司在农业产业链上的领先地位。相同的业务模式也在金属矿产、能源化工等领域加速复制,并初见成效。2021年上半年,公司大宗商品采购分销板块,金属矿产经营货量突破4,448.94万吨,毛利率同比增加0.31个百分点;能源化工经营货量3,564.25万吨,毛利率同比增加1.35个百分点。
公司认为,“在产业全链条服务模式下,随着供应链综合服务的不断深化,公司盈利来源逐步转型为‘以服务收益为主(占比超40%),兼具交易收益和金融收益’,盈利空间更为广阔,盈利稳定性大大增强”。
其次,“物流、科技、风控”三足支撑,持续强化厦门象屿作为行业龙头的规模优势。物流方面,以象道物流为主的覆盖全国、连接海外的网络化物流服务体系,构建了公司在大宗商品物流服务和多式联运的差异化优势,目前,物流方面的重资产投入已逐步进入业绩回报期;科技方面,公司始终将信息化、科技化建设作为战略工作重点,与阿里&埃森哲启动数字化转型规划、开发电子仓单金融服务平台等事项在近两年加速推进,在供应商行业数字化变革的大背景下,做到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风控方面,公司也始终保持严格的风控体系,强调风险意识,近三年以来,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波动幅度逐步下降。
根据2020年年报数据,厦门象屿的总资产规模及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2.91%、17.51%,在行业头部企业(CR4)中均位列第一,营业收入增速位列第二。公司的规模优势和内生动力正在进一步展现。
最后,公司在六五时期展现出的战略强化和团队保障,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撑。例如,2020年初股权激励计划向核心管理人员和一线业务团队的倾斜,六五时期对“成为世界一流的供应链服务企业”的战略强化等。国企平台和市场化运营的结合,公司的组织和团队竞争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从业绩数据、经营情况来看,厦门象屿已经逐步显示出作为大宗供应链行业的龙头企业,带领行业探索进阶变革之路的“领头羊”态势。同时,公司二级市场也表现不俗,东方财富数据显示,截至8月4日,厦门象屿2021年累计上涨近30%,同期上证指数上涨0.12%,交运物流指数上涨0.61%,农业种植指数下跌0.81%,公司股价大幅跑赢大盘及相关行业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