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35岁还通过招聘平台求职丢人吗”的话题在知乎引起热议。有的认为,这个年纪应该是靠人脉来推荐;有的人说,凭本事找的,不偷不抢没啥丢人。在职场浮沉了至少十年,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与社会阅历,一方面身为前辈,从头开始难度巨大;一方面积攒了一定的人脉资源,熟人推荐更加靠谱。面对这个问题,大家都是怎么看待的?
人脉虚幻不可求,变数多
不可否认,人脉对于职场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是一种潜在的无形资产、也是财富。很多人因为脸皮薄好面子,觉得通过招聘平台找工作不能体现自己多年的工作能力,反而求助于熟人推荐。很多时候,人们觉得在一个行业待了很久,自然会有一定积累,认识不少人,这些人就是人脉。
但当你仔细看一下长长的微信好友清单,里面大多数人并不是能帮你找到一份工作的“人脉”。现实往往很残酷,高质量的人脉通常需要通过有来有往的互惠互利来搭建,而且一直在一个圈子里交际,也是很难扩大人脉圈。因此想要通过人脉来找到心仪的工作,往往伴随着压力与变数。
求职靠能力而不是靠别人
35岁本就是一个特别容易遭受焦虑冲击的年纪,身负家庭责任的同时考虑到实现自我价值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解决危机的第一步,就是端正心态,拒绝焦虑。
首先,35岁不是人生下滑的开端。身体机能下降,出现皱纹,求职时听到35岁被刷掉,让人难以在这个年纪获得成就感。但在不利的大环境下,勇于迈出找工作的脚步,依然为生活奔波,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求职成功与否最终靠的是能力而非人脉,能力与岗位匹配才是最大标准,人脉只是手段。好好总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认真做简历主动去寻找工作,很多时候机会是自己主动争取的。
招聘平台是另一种“资源”
十年职场生涯积累下来的人脉网令人心生安全感,依靠熟人推荐获得工作机会,好像性价比更高一些。但是,使用招聘平台求职不是定义人生失败的标准。招聘平台作为求职工具,不应该背负如此偏见,使用与否都是个人选择,无论是通过平台成为一名服务员,还是通过人脉成为一名总监,只要是付出劳动,自食其力,都是精彩人生。
招聘平台自然有其人脉无法逾越的优势,高科技下的便捷操作深入生活,省时省力又沟通高效,线上沟通减去不必要的社交压力,同样作为一种求职手段,抛去偏见来看,实在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求职方式。
35岁固然是职业生涯的一道坎,但是以丰厚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也能在职场中取得长远发展。那么,选择优质招聘平台就成为重中之重。作为国民招聘大平台,58同城依托丰富详实的大数据,为求职者转岗择业提供数据参考。眼下正值“金三银四”招聘求职旺季,58同城以丰富多元的招聘活动、智能化求职工具,为求职者带来海量优质岗位,以全方位服务助力打工人在牛年从“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