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旧 >> 正文

业务模式和形态高度相似,拉卡拉可能成为“中国的Square”吗?

2020年9月7日 15:29  CCTIME飞象网  

目前,第三方支付市场经历粗放式扩张后逐渐进入存量博弈阶段,去弱留强趋势凸显,战略和玩法也从单一的通道角色向提供综合服务转变。第三方支付机构唯有顺应监管与行业潮流,升级调整产品要素,创新服务模式,才能实现可持续成长。在此过程中,头部公司的路径选择对很多支付企业来说极具借鉴意义。

作为国内领先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拉卡拉从2005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成立初期,拉卡拉以便利支付领跑市场,解决了当时银行网点少、信用卡还款难的问题;2011年,首批获得央行颁发牌照后,拉卡拉进入收单领域,创新性地推出了多种POS产品和服务,让街边小店都可以实现对银行卡消费的受理;2015年以后,拉卡拉陆续推出智能POS等智能终端,帮助商户实现各种支付方式的聚合,满足其经营的各类需求;2019年在深交所上市后,拉卡拉进入“战略4.0”时代,以支付为入口,开始全维度为线下中小微企业的经营赋能,掀开了由一家支付公司升级为综合性企业服务公司的历史篇章。

对拉卡拉的所有业务进行分类可以看到,其已经形成了支付科技、金融科技、电商科技、信息科技四大业务板块,并不断进行融合和协同发展。其中,支付业务是拉卡拉的基本盘,通过支付业务其不断获取流量和用户,而金融科技、电商科技、信息科技可以归类为一个生长盘,主要向中小微商户提供贷款、理财、保险、信用卡发卡、积分消费运营、广告营销、会员订阅、新零售和云分销SaaS等服务,帮助中小微商户解决经营痛点。

放眼国外公司,与拉卡拉的业务模式、业务形态具有高度相似性的企业是美国的移动支付公司Square。Square成立于2011年,从发展历程来看,其主要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瞄准美国大量小微企业难以处理信用卡支付的痛点,通过推出终端产品,解决收付款、记账等问题,在小微商户市场逐渐占稳了脚跟;第二阶段,为大中型企业提供整体支付解决方案,并不断地拓展业务边界,形成了以软件+硬件的管理支付解决方案为核心,同时搭载在线商城、贷款服务、物流配送等一系列增值服务的业务体系。第三阶段,为了能实现盈利并进一步发展,Square自建生态圈、搭建开发者平台、向商户和第三方合作伙伴提供软件开发工具,进行产业链的延伸。

比较拉卡拉和Square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在业务模式层面,两者都有着极其相似的“支付+增值服务”的核心业务模式。在客群布局和产业路径选择方面,拉卡拉和Square的前期发展战略都是以中小商户的收单服务作为切入点,并迅速积累了大量小微商户,后期由提供单一支付服务向为商户提供增值业务过渡,不断赋能客户群体,提高用户粘性。

从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2015年11月19日,Square正式在纽交所上市,市值从上市初的29亿美元,到今年7月底市值已突破500亿美元,已上涨超15倍。而拉卡拉的表现同样不俗,上市一年内市值曾一度超过300亿元,相比上市初的192亿元,同样实现了大幅增长。拉卡拉有着出色和稳定的盈利能力,整体的商业模式不断趋于成熟,看上去的确有极大可能成为“中国的Square”。

小微企业数字化的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业态,为商户提供“支付即服务”的模式不断落地。立足于第三方支付公司视角,尽管行业千变万化,但将自身禀赋资源和不同的服务模式结合,选取适合的产业路径,采取多种服务模式搭建生态圈,以服务形态取胜变得十分关键。相信,包括拉卡拉和Square在内的典型公司的发展路径、产品和服务体系能为国内众多支付机构带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编 辑:T01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