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头条固定一 >> 正文

非国行版手机怎么挑?5G让选机问题复杂化

2020年9月3日 06:32  CCTIME飞象网  作 者:魏德龄

飞象网讯(魏德龄/文)很多消费者在选购手机时会关注非国行版的机型,原因可能是一些地区版本的机型相对于国行版来说,价格更加低廉,还可能是因为希望拥有目前国行没有的品牌或型号。另外,对于计划未来将会在某个地区长期工作或生活的人来说,购买一台更加符合当地网络及服务的手机,也会更加方便。

4G时代智能手机技术的完善,已经给不少人培养出了手机均具备支持全球频段的思维定势,然而进入5G时代后,频段又再次成为了喜欢购买国际版手机的消费者所苦恼的问题,因为并非随便买一台5G手机就能适用于全部运营商的5G网络。

 

4G手机基本可以随便买

首先,如果还是选择购买一部4G手机的话,例如不少人还是喜欢选择购买港版的iPhone SE,原因是价格略低,还多一个eSIM功能,甚至国内的大神还成功实现将实体SIM卡焊接到eSIM板子上的操作。绝大多数情况下,手机都能完全兼容现有的国内网络,三大运营商的用户均可正常使用。

然而,如果是美版或欧版机型就需要注意,尤其是不少软件开发公司,或个人所喜欢的Google亲儿子系列,欧版会存在着不兼容现有中国移动TD-LTE网络的问题,另外,如果想使用中国电信的网络,也需要对手机的系统进行二次修改,才能正常使用。对于中国联通的用户来说,由于频段、制式均与全球绝大多数运营商一致,所以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5G手机的最佳版本—港版

对于5G手机而言,目前最佳的版本无疑是港版,例如三星手机,无论是Galaxy S20系列,还是折叠屏Galaxy Z系列,港版在价格上相较国行有着巨大的优势,也同样能够享受全国联保。在5G频段的支持上,则支持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的5G网络。

另一个售价上更加有优惠的版本是韩版,但在网络的支援上,仅支持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5G网络,毕竟中国移动目前采用的2.6GHz频段,在国际上还较为少见。另外,由于手机厂商在海外市场中,普遍开始选择实体SIM卡+eSIM的双卡双待解决方案,所以韩版机型的实体卡槽只有一个,对于国内用户来说也就意味着在使用中只能使用单卡。

美版的5G机型在频段上就需要仔细辨别,早期的一些5G手机甚至仅支持毫米波频段,如果在国内使用,仅仅就是一部略显厚重的4G手机。今年发售的大量5G机型则开始兼容支持Sub-6GHz频段与毫米波频段,但是Sub-6GHz频段与目前国内的5G频段并不一致。不过,如三星Galaxy Note 20系列的美版机型,目前已经加入了对于n41频段的支持,这也就意味着可以支援目前的中国移动5G网络。

 

毫米波现阶段别考虑,未来欧版有戏

对于未来一定会部署的毫米波频段,目前在售国行手机均不支持该频段,但是2020年的不少韩版、美版、日版机型已经开始支持毫米波。根据统计显示,目前已经有17款5G终端支持毫米波频段,年底预计会到20款以上,其中包括了三星、摩托罗拉、华为、LG、一加、中兴等品牌。

那么,问题就在于如果当下购买一款内置毫米波频段的机型,届时国内5G毫米波频段开通后,能否使用呢?目前来看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毫米波频段也极大可能不一致。

目前,国内毫米波试验频段为24.75GHz-27.5GHz,也就是n258,该频段与目前国外的毫米波频段并不相同。例如,美国正在商用的毫米波频段为Verizon的28GHz、AT&T的39GHz、T-Mobile的28GHz与39GHz,也就是n260与n261。日本拍卖的毫米波频段为27.4GHz-29.5GHz,韩国拍卖的毫米波频段为26.5GHz-28.9GHz,属于n257。不过,有消息称,美国未来也将会使用26GHz的毫米波频段。

预计会在未来与国内毫米波试验频段兼容的是欧版机型,欧盟优先选择24.25GHz-27.5GHz、40.5GHz-43.5GHz作为5G毫米波频段。其中意大利拍卖的26.5GHz-27.5GHz,兼容n258。德国将分阶段规划24.25GHz-27.5GHz用于5G业务。英国也决定在26GHz频段实现频谱共享,用于5G室内覆盖。也就是说,未来欧版支持毫米波网络的5G机型,将具备兼容国内毫米波网络的可能性。

最后,不妨来总结一下,如果是购买4G手机,基本可以随便买,但中国移动用户需要留心一下。如果是购买5G手机,现阶段暂不用考虑毫米波的问题,从对于Sub-6GHz的支援程度上来看,港版是首选,韩版具有不错的性价比。未来,一旦毫米波正是部署,欧版机型可能会成为市场中的香饽饽。

编 辑:值班记者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