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约有1/3量级小基站用于解决信号覆盖问题,另外2/3则面向行业需求设立。
进入5G大力部署时期,因其技术特性与前面四代不甚相同,新的产业生态正在形成。
作为宏基站网络传输能力的补充,小基站建设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招商证券就指出,由于波长短导致穿透能力弱,宏基站信号对室内深度覆盖难度加大。室内微型基站能对宏基站的覆盖范围形成“补盲补热”的效果,未来几年室内微型基站建设将是5G网络建设的重点。
近日,共进股份(603118.SH)基站通信总经理吴亚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今明两年会以宏基站建设为主,2022年小基站建设会进入迸发期。“因为2022年产业需求逐渐发展起来,那时对小基站的个性化需求、对产业的定制需求就会到起量的时候。”
但是与宏基站类似,小基站在前期也面临着需要较大投入、毫米波小基站国内生态尚需不断完善等背景,商业模式与生态构建正在这段时间内逐步潜行。
Strategy Analytics无线运营商战略服务总监杨光向记者指出,5G时代的最大不同在于对行业应用的赋能,尤其表现在室内的小基站应用需求较多。至于应用的爆发节点,需要考虑到应用5G技术的行业其自身发展规律。
“国内小基站市场的理论空间很大,不过传统行业做起来节奏较慢,不同行业需求不同。一些传统行业需要针对性制定行业规范,小基站产品还需要满足某些领域的产业监管、测试认证等需求,这些也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和积累。”
“补盲”能手小基站
其实早在前面几个通信世代中,小基站产品就已存在,只不过由于前几代宏基站的通信传输能力并不差,信号穿透效果也没有太受到通信性能的影响,导致其存在感看起来不太高。
5G时代小基站主要解决的就是室内等多阻隔环境下,信号的覆盖问题。根据国盛证券的分析,高频和短波特性使单个5G宏基站信号的覆盖半径相比4G宏基站减小,以中国电信获得的3.5GHz频段为例,其5G宏基站信号覆盖半径为250m-500m,远低于4G时期的1km-3km。
而在2019年中下旬,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常务副主任韦乐平就曾在公开演讲中指出,5G时代小基站将迎来巨大机遇,中国市场5G小基站数量预计有数千万量级。
还有一个例证:前段时间有消息指出,因日常功耗过大,为避免闲时空转,洛阳的5G宏基站被设定了定时休眠。这一度引发热议,不过在杨光看来,这其实是正常的技术措施,行业内对该种模式已经探讨多年,只不过在5G时代,这种举措的急迫性被放大了而已。
对此,吴亚力解释道,5G宏基站耗电量大,一方面是因为5G的技术本身耗电量大,同一个站要接入用户数和流量都比4G高很多。如果按照单位信息流算,5G的单位功耗比4G低,只不过是总量绝对值大。
“小基站本身就是以低功耗的方式补盲。宏基站的覆盖广,但是在很多场景无法做到信号全面覆盖。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用宏基站部署,从功耗和成本来说都会造成很大浪费。”吴亚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但小基站从单位耗电量来说,会略有下降,虽然小基站依然有计算量、传输等要求,导致也有一定耗电量,但肯定比宏基站的总体耗能要低。
相比宏基站,小基站可以采取哪里需要哪里装的方式,投资成本、运行成本等整体比前者部署更有优势。“小基站和宏基站互补部署,在总能耗方面其实是降低了的。”他续称,同时,共进小基站还具备智能化调整能力,可以对信号覆盖、网络负载进行动态调整。
按照吴亚力的介绍,小基站形态多样,分为室外、室内,还有一体化及扩展型等。不过通常来说,室内的家庭级小基站功耗约在30W以内,企业级小基站功耗一般在70W以内;室外型小基站主要在行业应用落地时,对宏基站进行区域补盲。
当前,国内的小基站还是以4G为主,5G小基站部署处在初级阶段,这将分为三个阶段推进。
吴亚力指出,当前属于第一阶段,虽然没有大规模的5G小基站出货,前期以为宏基站补盲为主。从运营商来说,前期小基站主要解决室外、室内的家庭或商业场景的补盲。
第二阶段,小基站的应用重心将向行业转移。例如车联网场景,对无人驾驶的支持;以及工业互联网场景,支持生产自动化、智能化。
第三阶段则比拼的是深入行业定制化场景的能力,在这个时候,小基站行业会出现一些聚焦在细分行业的小巨头。
其中,未来大约有1/3量级的小基站是用于解决信号覆盖问题,另外2/3则是主要面向行业需求而设立。
面向未来的毫米波市场,吴亚力十分看好,这也是共进股份在着力投入研发的方向。
“专网场景往往需要高带宽、低时延,毫米波在这方面对比Sub-6GHz有优势,因为其天然带宽更大、时延更低。”他指出,因此未来在专网时代,很可能毫米波小基站会担当主力。
“毫米波最大的成本支出是射频单元,因为频率同比Sub-6GHz要高,但是其他方面的成本未必高。所以毫米波目前在全域作为普遍覆盖来说,在中国没有必要,但用于有特定行业需求的领域比较合算。”吴亚力分析道,同时因为毫米波本身是比较小范围的覆盖,用一体化的方式来提供解决方案,可以减少中间扩展型方案多个节点之间时延的增加。
他坦陈,目前阶段来说,毫米波的成本和Sub-6GHz小基站来说没有太大优势,但随着国内产业链的部署和发展、芯片成本逐步下降,未来成本差距会逐渐缩小。
国信证券指出,一方面由于微型化的基站方便部署且易携带,可以根据使用场所灵活布设,同时功耗低、成本低,容易满足未来物联网海量连接、海量部署的特点。另一方面未来尺寸小、多制式、异构接入的基站将有更多发展空间,甚至有望替代部分现有WiFi的单一无线制式路由器。从这个角度看,未来小基站或将打开千亿新增市场空间。
探索生态模式
站在一个新的通信时代开端,前期的投入往往耗资巨大。尤其是5G时代对基站部署密度的要求更高,这对整个上游通信产业链的压力不言而喻。
对小基站行业的建设初期也是如此。吴亚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在早期网络初步覆盖时,往往因为边际收益还没产生、应用市场也还在培育,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投入和产出不一定匹配的情况。但是到了一定临界点,当5G在产业应用领域的总量起来后,会形成一个平衡,然后转向盈利点。
“未来产业方面的应用会对5G收益带来质的飞跃。当然目前还没有到达这个临界点,各个行业大规模推广其实也在探索和适应阶段。”他续称,但这个时间不会很久。“临界点很可能出现在明年或者后年。我们预计明年上半年开始会有部分(5G)行业(应用)有爆炸性增长,到明年下半年很多行业(应用)会起来。”
“商业模式方面,我们聚焦于做专业的小基站和模组,组合起来后面向行业落地推进。”吴亚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构建好成熟的产业生态在此过程中尤为重要。
“我们的商业模式一定是把产业做大,随着to B市场的发展,这个产业可以越来越大,而作为我们自身来说,精益制造和产业链上生态圈的建设,使得我们在未来的发展里,掌握了足够核心的产业链条。”他进一步分析道。
“共进一直在倡导建立更多合作圈,我们今年跟很多合作伙伴建立了关系,包括芯片厂家、行业集成商、运营商等;还跟运营商的研究院在做行业研究,共同面向行业客户设计解决方案。”吴亚力指出,这样助推整个产业往上走,只有蛋糕做大了,对于前期在5G的投入,大家才能够获取到合理的回报。
具体到对行业落地探索的进程,共进股份也有比较看好的方向。
“工业互联网一定是非常大的需求,这是在国内大循环里的重中之重;另外随着智能驾驶和无人驾驶的发展,车联网一定是未来的需求,因为这是最容易实现智能化的。”吴亚力补充道,当然其他垂直领域如公安、安防等也会持续存在需求。不过相比之下,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算是从零到一的阶段,因此其发展速度更快,在安防等领域是现有市场,公司也会继续发展。
“我们小基站的产品选定产品方案时,成本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吴亚力续称,一方面选场景要考虑规模性,对于需求很大的产业,定制化的场景需求才有价值。而共进一开始就是用低功耗、集成式的方式来满足要求,从而降低总成本。现在小基站在国内还不是马上大规模开发的原因就是,只有用集成式的方案,成本才能降下来。
吴亚力指出,目前4G小基站产品还在继续为公司做贡献,未来几年也会持续下去。“因为中国的4G和5G网络会并存很长时间,我认为4G至少还有五年左右的生命期,因为中国的4G网络是全球最好的,而且4G在很多场景里也能满足基本要求,5G更多是满足于行业应用。”
他续称,从公司的规划来说,纯基站业务部分2-3年内还是投入期,属于培育市场阶段,真正能够获得收益可能在三年左右。
“因此我认为对于小基站产业来说,今年是铺垫年、明年是初步圈地年,明年的主要任务是服务运营商,但对产业的服务效用还不太明显,到了2022年,产业服务效果明显,也就有望迎来小基站的爆发年。”他总结道。
(作者:骆轶琪 编辑:张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