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是否有可能向微博靠拢,在评论区形成讨论氛围?
公众号“留言区”升级,微信正在强化互动。
据新榜消息,4月15日下午,公众平台升级“留言”功能,留言支持用户与作者之间的多轮互动,互动条数无明确限制,但超出3条回复会被折叠。
继群备注、公众号“专辑”模块之后,公众号留言支持多轮回复已经是微信本周上线的第三个功能,后两个功能均和公众号生态有关。
从新榜测试来看,留言功能还释放得不够完整——有互动,但不是彻底的互动。具体表现在:其一,支持作者回复用户,但用户暂时还不能在作者回复基础上再回复,需要重新再留言。其二,单条留言是作者和用户之间的一对一互动,其他用户并不能评论,不是微博式的多对一的互动。
增强创作者和用户之间的互动意图已经很明显,但用户和用户之间是否能在评论区交流还未可知。上个月,微信在赞赏功能的基础之上开通了“悄悄话”,但这句具有私密属性的悄悄话是有付费门槛的,需要先打赏,才会出现“悄悄话”入口。
微信生态的关系链已经不仅限于好友和好友,还有两类重要的关系是创作者和观众、商家和粉丝。其中,朋友之间的关系已经很完备,有私聊、群聊、朋友圈和视频号等。而商家和粉丝关系最重要的聚集地是微信群、企业微信群以及朋友圈。群功能的升级,包括群工具、群待办已经在此前报道中分析过,为商家在维护粉丝关系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强提醒”的购物车入口。
回到创作者和观众之间的关系,此前,这一连接是很弱的,用户仅可以留言,且留言需要经过作者精选才会在评论区显示。“悄悄话”和“留言”功能则向前进了一步,但步子迈得很小。创作者和观众之间的关系,是媒体和内容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社交属性较弱。
但视频号就不同了。视频号评论区支持多轮回复,作者可以回复用户,用户也可以回复用户。作为短视频产品,视频号对标抖音快手,但形态上却更像微博。一个假设,公众号是否有可能向微博靠拢,在评论区形成讨论的氛围?不过,视频号虽然在评论上更加开放,同时设置了一个“关闭评论”的功能,给记录诉求大于社交诉求的用户提供了多一个选择。
回顾微信7.0.12版本更新,已上线功能有深色模式、群工具、群待办、表情包管理,以及朋友圈支持“跳到还没看的位置”。随后正在灰测的功能有群备注、微信公众平台“专辑”模块、支持留言区多轮评论。留言区互动释放得并不彻底,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等生态也还在动态变化之中。有理由相信,下一个新功能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