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是一个转变的时代。70年代最重要的事,是中共十一届三中会全的召开,改革开放的序幕拉开。那个时候的通信行业,基础设施非常落后,技术水平也严重不足,百废待兴。

打长途电话费心思费嗓门
上世纪70年代,打一个长途电话要先在电话所挂号,话务员按顺序叫号,长途电话和电报一样,也分加急和普通,电话线路有限,如果是加急电话,就可以得到接话方优先接通的服务。当时的电话分叫号服务和叫人服务,叫人服务价格稍贵,但保证找到人才收费,否则只收一毛钱消号费。叫号电话则是电话一拨通就开始算收费时间。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叫号还是叫人,这是两个让人颇费思量的选择。可以想见多少人在电话局内为此踌躇。

国内长途电话如此,打国际长途电话则更为艰难。北京的居民打国际长途要到复兴门长话大楼的电话间里打,每次都要等上几个小时,即使接通了,由于通话质量不佳,也要扯着嗓门吼。而许多京外居民为了打上一个国际电话,要辗转坐车到北京,再等上几天才能通话。
打通连接世界的桥梁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是尼克松访华,后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我国由此打开了与世界交流合作的大门。这也让我国通信从业者切身感受到国内外的差距。随着我国对外合作交流活动增多,我国的国际通信能力问题愈发凸显,有紧急通信需求时只能被动地依靠美日等国进行技术协助。

在尼克松访华后,我国看到了自身国际通信能力的巨大差距,开始奋起直追。
1971年,北京与华盛顿之间开通直达无线电报、传真和电话电路。
1972年,国际电信联盟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该联盟的代表席位。
1974年,中日海底电缆开始建设,这是我国参与建设的首条国际海底电缆。
1975年,我国自行研制设计的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设备通过国家鉴定,开始批量生产。
1976年,我国自己研制的首条大容量传输系统——1800路中同轴电缆载波系统在京、沪、杭间建成投产,全长1700公里。
1977年,960 路微波系统通过国家鉴定。
1978年,南京卫星地面站和联邦德国莱斯汀地面站首次进行对通试验,开通了24路电话通道。
1979年,我国开放对台湾省的电话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