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微观察头条 >> 正文

华为手机操作系统成功必须跨越三道门槛?

2019年6月19日 11:06  搜狐号  作 者:陈志刚

前言:有迹象显示,华为在手机操作系统领域已经启动备胎计划,从幕后走向前台:多个媒体公开华为鸿蒙商标在多国注册;有分析师对外透露10月搭载华为鸿蒙操作系统的低端手机可能面世;近日华为人士透露在进行系统测试,与此同时,谷歌以安全理由正字积极游说特朗普政府放行安卓操作系统给华为。

不管是不是华为短期内释放的信号给谷歌施压,长期来看,华为鸿蒙正式走向前台将不可逆转。

零:商业安全和产业安全需要操作系统

在操作系统领域,今日中国科技行业所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情势亦截然不同,操作系统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其自身的商业价值,而是事关产业安全,任何手机厂商,无论与华为是敌是友,均无法置身事外,安卓对华为之断供,本质上形同对中国所有手机厂商的断供,实际上并没区别,任何自以为不具备华为之实力挑战美国科技的能力所以能够偏安一隅的想法,长期看来都将是错误的,我们需要正视的是断供华为是以美国国家信用和科技行业整体信用为背书的,如此巨大的代价,其长期目标必然是整个中国的科技行业。

壹:自己示范成功

这是门槛一。

业界多对华为鸿蒙有所期待,并笃定以华为之实力,做一个操作系统或是小菜一碟。话虽至此,业内的共识是操作系统的成败并不在技术而是在于生态,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无论是庙堂还是江湖,在操作系统领域冲锋陷阵者为数不少,最终基本都铩羽而归,其本质原因乃是中国的科技生态是构建在安卓window系统之上,巨大的惯性、巨大的迁移成本、巨大的从业人员规模,成为横亘在中国操作系统厂商面前不可逾越的大山。晚近最成功的一次探索是阿里巴巴的YunOS,后来改名AliOS,不过中心已经转向物联网。汽车领域。那时候YunOS获得了一众中小手机厂商的支持,同时YunOS也提供了对安卓的兼容。随着手机行业集中度提高,华为OVM格局形成之后,阿里在手机操作系统领域逐渐淡出。以阿里之强,生态也是难于逾越之障碍。不过华为与阿里不同,其自身已经是全球出货量前列的大厂,如果安装自己的操作系统,在生态协同上的硬件协同上少了一层底层逻辑上的商业障碍。不过这其中是有一个隐忧的,即华为终端能够扛过这一波压力继续保持足够的出货量。当然这个隐忧是基于鸿蒙的成功必须是由华为作为原动机解决规模的问题,这也是外界对华为操作系统的基本期待。

贰:从兼容安卓到硬分叉独行

这是门槛二。

不过有一个问题值得深度思考,即鸿蒙是否有必要对安卓兼容?

基于现实与商业的基本考量,以后来着进入的手机操作系统大都选择与安卓兼容,这是为了保证现有的应用可以继续在新的操作系统运行享受安卓的生态红利。目前已经释放的信号看,鸿蒙大概率事件也会对安卓应用兼容。这当然是基于现有商业利益的考量。但是兼容安卓也带来一个致命的问题,即现有安卓生态没有积极性向新的手机操作系统转移,新的手机操作系统生态难以形成。这是一个悖论,或者说两难。逻辑上的道理谁都知道怎么做,商业和现实的教训谁也都知道怎么做。这其实是一个长痛和短痛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只存在与海外市场,因为海外的安卓生态凭借华为一己之力,在当前的科技对抗情势之下,大厂应用是否能够对华为进行支持是一个问题,比如Facebook、Twitter,尤其是谷歌系的应用。在国内应用市场,实现应用的硬分叉我认为难度相对较小,一是华为手机的体量和市场地位;二是在承受外部压力的情势之下,国内应用大厂,无论是阿里系、百度系、腾讯系、小米系、美团系、头条系,都应该对华为操作系统提供原生支持。商业利益和长期的商业安全两个角度的考虑,这都是正确的选项。

叁:生态中立的操作系统

这是门槛三。

当然,无论怎么把华为的操作系统赋予国之系统的地位,真正的发展起来还是要靠市场的力量,而在这方面,华为操作系统独立出来或许是商业正确的选择,依附于终端部门当然有利于快速的部署,但是在生态上,其实是需要一个中立的操作系统标签,关键是打造一个生态,的确需要很多资源和投入,独立的操作系统部门可以按照生态的需求发展,才真的有可能成为国之系统。这可能是后话,不过的确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在操作系统这件事情上,中国已经做了很多次冲锋,大都以失败而告终,始终未能形成自己的真正的操作系统,谷歌断供华为,实际上再次给我们一个严重的提醒,李嘉图的比较成本优势国家分工体系在全球正在迅速瓦解,以市场换技术的思维应该得到扬弃,纯粹的经济动物思维已经无法保证基本的商业安全和产业安全。从这个角度,操作系统只能成功,只有大厂才能做到这一点,华为当然是目前最佳的选择之一。

编 辑:章芳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