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技术 >> 正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可信计算助力构建网络安全最牢防线

2019年12月6日 07:56  中国电子报  作 者:齐旭

2016年,美国东海岸发生了世界上瘫痪面积最大、长达6个多小时的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2017年爆发的“WannaCry”的勒索病毒席卷了近150个国家,教育、交通、医疗、能源网络成为本轮攻击的重灾区。2018年8月,台积电遭到勒索病毒入侵,短短几个小时内,台积电在中国台湾地区的三个重要生产基地全部停摆,造成约十几亿美元的营业损失……这一系列事实表明,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层面的要务,与社会公众的利益息息相关。

如何建构牢固的网络安全防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在“2019网络安全可信峰会”上给出了诠释。他表示,网络空间已经变得“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所不包”,基于可信计算建立主动免疫的网络安全可信策略管控十分关键。

WechatIMG535.jpeg

网络空间威胁升级 我国已高度重视

网络空间不仅是以计算机作为主要终端的虚拟世界,正与物理空间和现实空间快速融合,与社会公众的一切利益息息相关。网络空间象征着财产财富,是我国的基础设施,与我国的国家主权密不可分。而网络空间安全随时有可能面临极大的威胁,它有利可图,有遭到全方位攻击的风险。这一方面是由于网络空间本身较为脆弱,攻防理念薄弱导致网络空间存在计算科学的问题,缺乏防护部件使得网络空间体系架构有一定缺陷;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网络空间缺乏主动、有效、创新升级的安全防护服务,计算模式本身易被攻击。

沈昌祥表示,由于设计IT系统并不能穷尽所有的逻辑组合,必定存在逻辑不全的缺陷,黑客很容易利用缺陷挖掘进行攻击。因此,我们必须要实施主动免疫构建网络安全空间,以确保计算任务的逻辑组合不被篡改和破坏,实施正确计算。

在沈昌祥看来,传统的“封堵查杀”早已过时,杀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这“老三样”基本无法应对人为的攻击,且容易被攻击者反利用,不利于整体安全。

国家层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应对治理难度、维度升级的网络空间。自2017年起实施的《网络安全法》规定了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扶持重点网络安全技术产业和项目,支持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安全可信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保护网络技术知识产权,支持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参与国家网络安全技术创新项目。《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也提出了“夯实网络安全基础”的战略任务,再次强调要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加快安全可信产品的推广应用。

用主动免疫的可信计算筑牢网络安全

主动免疫的可信计算是指计算运算的同时进行安全防护,以密码为基因实施身份识别、状态度量、保存存储等功能,及时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与排斥进入系统的有害物质,相当于为网络信息系统培育了免疫能力。

沈昌祥表示,安全可信的计算节点双体系结构是基于可信密码模块,将计算部件和防护部件进行连接,建立起主动免疫的三重防护架构,实现“保卫室”、“保密室”和“监控室”协同安全管理,让攻击者进不去、非授权者拿不到、窃取保密信息者看不懂、篡改系统信息者改不了、攻击行为赖不掉。基于此,“WannaCry、Mirai、黑暗力量、震网、心脏滴血”等攻击病毒不查杀而自灭。

沈昌祥说:“2017年,我国召开一带一路峰会的前一天,‘永恒之蓝’勒索病毒在一天时间内席卷了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危难之时’是我们中国自己的主动免疫可信计算机顶住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42个频道节目,面向全球提供中、英、西、法、俄、阿等语言电视节目,在不能与互联网物理隔离的环境下,建立了可信、可控、可管的网络制播环境,经受住了病毒的侵袭,胜利完成了一带一路世界峰会的保障任务。”

网络可信身份验证还需合法合规

作为网络可信体系的核心内容和确保网络安全的首要抓手,可信验证和管理可以确保网络活动人员身份真实性,也是网络安全认证的前提和支撑,其中既有强有力的法律支撑,也得益于新兴信息技术的推动。从法律方面来看,《国家安全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实施网络可信身份战略,支持研究开发安全、方便的电子身份认证技术,推动不同电子身份认证之间的互认。从技术支撑方面来看,基于人工智能的人脸识别、指纹声纹的身份生物特征验证技术有效解决了身份信息确认问题。“然而,如果人工智能伦理把握不当,则极易出现新的安全问题,美国旧金山已经立法禁止了全市53个部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沈昌祥说。

基于此,沈昌祥表示,网络身份可信验证应坚持把握“三据、四不”原则,即执法的依据、认证的根据、追踪的证据,以及不危机实体身份隐私、不改变现有各种认证协议流程、不影响国家法律证件系统安全、不重建国家利用法律证件认证系统基础信息平台。该技术已经在政务、交通、医疗、司法等九大行业、140多家单位推广试点应用,取得显著成果。

“我相信未来中国的可信计算创新,一定能与时代同行。”沈昌祥激动地说。

编 辑:章芳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