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人工智能 >> 正文

人工智能与手机的结合为何被看好?

2019年1月24日 07:25  CCTIME飞象网  作 者:易欢

飞象网讯(易欢/文)在近日发布的《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手机行业研究报告》中显示,当下AI手机进入了早期发展阶段,部分功能已举足轻重。

近年来,人工智能就已经是当下手机圈特别火的技术热词。从近期上市的多款手机来看,无论是使用了人工智能芯片,还是实现了人工智能摄影、智慧识物、语音助手、随身翻译等都已经初步具备人工智能元素的功能,人工智能绝对是各手机厂商的主打卖点。

据艾瑞咨询分析师判断,人工智能成为手机市场增长的新驱动,未来上下游厂商之间将通过进一步深入合作完善产业链布局,其中AI头部企业将在人工智能手机的产业结构和商业模式上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并为整个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视觉AI体验”更加受中国用户偏爱

AI开始推动手机产品的迭代,市场进入智能驱动阶段。报告认为,人工智能手机的题中之义是通过AI技术让手机软硬件升级的效用最大化,重在“升级”而非“颠覆”,并以视觉、语音等重头应用场景为核心。

在“2018年中国AI手机用户认为最有价值的AI功能”TOP10中,视觉类AI功能占据七席,其中人脸解锁功能居首。

人脸解锁主要包括2D与3D两种技术方案,2D人脸识别是对于人脸的平面特征进行识别,目前应用较广,而3D Sensing人脸识别是基于立体深度的面部特征进行识别,主要有结构光、TOF和立体视觉三类。

除人脸解锁以外,智能光线拍摄、AI智慧美颜和智能识图也同时出现在“2018年中国AI手机用户最常使用的AI功能”前五位当中。针对中国消费者对视觉效果有偏好的需求特性,手机厂商与技术提供方也不断进行着商业联动,来提升手机的智能化影像体验。

人工智能进入早期发展阶段,未来更被看好

目前,人工智能手机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现在的智能手机多是通过终端来运行的,即让人工智能算法在芯片或者摄像头等元器件上运行,来实现智能的功能。

手机要实现人工智能算法,还可以通过云端运行。云端拥有更加强大的算法、算力,不过,囿于成本高、能耗高等因素,大多数手机品牌还是选择通过在云端训练和建模,在终端执行和加速来实现人工智能的。

此外,《AI移动智能终端蓝皮书》也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在移动端的普及还存在着测评体系不完善、潜藏问题没解决、行业生态较低级等短板。不过随着更多企业参与、更多技术融合及更多行业场景的探索,这些问题在未来都将得以有效解决。

人工智能手机未来的发展被看好,用户也对人工智能手机有着更多期待。许多受访者认为,目前手机里的一些智能功能应用场景并不广泛,必要性不大。人工智能手机不应该只是手机应用里的智能或某些硬件的智能,而要整个手机系统拥有深度学习功能,实现基础层的人工智能,满足更多样化的需求。

对于人工智能手机发展趋势的判断,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认为,2020年人工智能手机占比将达到35%,而咨询公司高德纳(Gartner)的预计更为乐观,它认为到2020年这个比例将达到80%。

技术和商业双重驱动人工智能与手机结合

谈及为什么人工智能技术与手机的结合会如何被看好,报告中也给出了分析。

报告指出,几乎所有的相关领域专家在人工智能是手机未来发展的趋势这一点上都会达成一致。应该说,人工智能与手机的结合,有其必然性。

一方面,手机选择了人工智能。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数据,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连续六个季度同比下滑了。手机要实现新的突破,取得销售增长,仅有外形的美化是不足够的,必须在性能上有大的提升,因此利用人工智能来加快处理速度、提升续航能力、实现应用优化是必然的选择。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也选择了手机。虽然近年来人工智能备受关注,并且在智慧家居、工业机器人等领域都有了很多应用,但就世界范围来看,智能手机无疑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人工智能终端。

专家认为,人工智能手机的发展有两大驱动因素。首先,从技术上看,诸如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交互、深度学习等技术在满足日常应用层面上已经成熟,能够在手机上有效可靠地落地。其次,从商业角度看,上游的芯片厂商、人工智能硬件生厂商、技术提供商,中游的手机品牌商和下游的电信运营商都是助推人工智能手机发展的商业驱动点。此外,政策对于人工智能的促进也创造了有利环境。

编 辑:值班记者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