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移动互联网旧 >> 正文

松鼠AI智适应栗浩洋:用 AI 提升学习效率,松鼠 AI 是怎么做到的?

2018年9月3日 18:25  CCTIME飞象网  

  对个性化教育的追求和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一直是教育行业的两个核心痛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解决问题的新的可能性。松鼠 AI 便正在尝试用 AI 去发展更为精准的个性化教育,并努力通过对知识点、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拆分,去建立非灌输式教育,让孩子能够在学习中建立自信,举一反三。

  但 AI 到底如何深入教育这个需求复杂的产业,去定义需求、切实解决问题?乂学教育 & 松鼠 AI 创始人栗浩洋在极客公园 Rebuild 2018 科技商业峰会上的演讲,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以下为栗浩洋在极客公园 Rebuild 2018 科技商业峰会上的演讲实录(经过编辑,略有删减):

  千人千面的 AI 教育

  我自己其实从事教育有很多年的时间,一直在思考学习的效率是不是可以十倍、百倍地提升。我自己小的时候,总觉得学习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我并不认为我是一个聪明的小孩,只是找到了学习的方法。

  我们身边的学生学得太苦太累,中国的孩子是全世界学得最苦的,但是结果一点都不好,因为到现在为止,中兴事件让我们明白了,芯片等核心科技都掌握在海外公司的手里,我们汽车的每一个高附加值的发动机、变速箱也是来自于海外,没有多少是我们自己研发的,更不要说诺贝尔奖了。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学得这么苦,结果却不好?为什么在欧美,没有一个孩子像我们这样作业做到 10 点、11 点,他们的学习效果仍然很好,科研效果也不差?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孩子学得非常快乐又卓有成效,同时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我们现在的教育面临的最大困境。

  第二个困境是什么?是优秀教师资源的稀缺,这种情况在中国这么多人口的情况下尤为突出,所以 2014 年我在做松鼠 AI 智适应的时候就想,人工智能是不是可以真的超越一个老师?比如通过智适应的方式,让所有的孩子并不需要一遍一遍地刷题去提升成绩。其实这里面有 90% 的题目是浪费了时间,为什么我们不能够更轻松一些?

  那么智适应的原理是怎么样的呢?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一个扫描,知道学生到底哪 8% 的知识点不会,他其实只要花时间去学这 8% 的知识点就可以了,不用浪费更多的时间。所以 AI 教育不是说千人一面的教育,而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画像做的千人千面的教育,这样不但释放了学生大量的时间,而且也找到了他自己从来没有过的自信。

  每一个学生他学习的认知阈值是不一样的,同样的知识点,有的学生可能只需要 7 分钟就能掌握了,有的学生可能要 90 分钟。我们传统的课堂是 45 分钟,7 分钟掌握的,后面就是浪费时间,而 60 分钟才能掌握的孩子,到了 45 分钟,老师就不教了,三天以后,他是需要 15 分钟就能学会吗?不是,他要重头开始,多少的知识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被浪费掉的。通过我们的模糊逻辑和分类树,可以用 AI 来探寻每一个学生的知识点,根据这个学生的状态,给他推送不同的东西,让学生找到自己适合的学习时间。

  AI 诊断,非灌输式教育

  我们不但做了刚才我们讲的这些算法,还做了知识点拆分,比如说分数的加减法,我们拆成了 100 多个知识点,这样我们就可以对小孩子做更精准的 AI 诊断。通过这种非常精密的拆分,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小孩子找到自己的薄弱项,建立自信,学会这个知识点,然后一步一步往前。

  我们还做了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拆分。我自己做了教育这么多年,一直有一个非常大的痛苦,我们一直在往孩子的脑子里面灌输东西,但是我觉得教育应该是在孩子的脑子里面点燃一把火,激发他自己的思想和智慧,让他能够举一反三。

  如何达到让他举一反三?很重要的就是我们要教他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能力,而不只是教给他不会的知识点,当他有了方法、有了能力之后,就会产生终身受益的结果。我们通过 AI 测试,不仅是对知识点做了选择,还对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做了非常精准的诊断,从而我们能够教给他举一反三的方法。我们在做所有的数学能力拆分,物理、语文、英语能力拆分的时候,如果没有大量的数据,没有 AI 算法,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目前松鼠 AI 在全国有 1000多家无人教室,有的学生可以在一个学期里面提升很多分。随着我们系统的不断成熟,数据量的不断增大,我们希望通过三年的时间,能让所有的孩子在我们的系统里面平均提分 20 分。更重要的是,通过方法性的学习,让每一个孩子发出快乐、明亮的光芒,而不是刷题刷出来的暗淡之光。

编 辑:T01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