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下,文化娱乐消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支撑点。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和国家文化政策支持的双轮驱动,中国文娱消费比重在不断提升,演出市场体量激增,市场消费升级成为必然趋势。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17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489.51亿元,相较于2016年的469.22亿元,上升4.32%。其中,演出票房收入(含分账)176.85亿元,占到了36%的份额,较2016年提升5.2%。文娱产业显示出蓬勃发展的活力,也让现场娱乐票务市场成为继电影票务市场之后的又一蓝海市场。
眼下现场娱乐票务作为消费入口,已经成为各方资本追逐的风口,而且竞争也日趋激烈。宏观上来看,中国现场娱乐票务平台主要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
2010年前,以传统专业票务代理公司及主办PC端网站为主的第一阶段;
2010年后,在“互联网+”和市场用户需求的发展与增长的驱动下,以大麦网、永乐票务为代表的传统票务代理开始“互联网+”转型的第二阶段;
2015年后,伴随现场娱乐票务市场发展,以票牛网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票务交易服务平台快速增长的第三阶段。
为何互联网票务平台在过去两年内发展如此迅速?在票务市场中,核心痛点就是 “买票难” 和 “卖票难”。在传统票务模式中,想买的人往往不能够及时获知信息,因此票也难以售出。随着演出市场需求的增加,传统自营票务平台潜伏的诸多问题逐渐浮出水面,热门演出现场一票难求,票价固定与市场需求错位,购票渠道单一等……
种种痛点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供需信息难以契合,传统的销售方式通过层层分发,效率较低。此时,票牛网等互联网票务平台凭借其便利高效、有效收集数据等优势应运而生。正规可靠的票务平台将构成良性的互联网票务市场产业链循环。
对消费者来说,新兴互联网票务交易平台票源供应多元化,为包括主办方、票务代理、个人等提供了销售平台,解决了以往消费者在分散渠道价格不透明、买票难、买票贵等痛点,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便捷、价格灵活的购买保障服务。票务平台通常和主办方保持紧密联系,保证票源真实可靠,同时也会为用户提供相关票品保真、专业客服、快递配送等一站式服务,让消费者可以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买到低价票品。据了解,目前互联网票务交易领先的几家平台如票牛网、大麦网等,均有自己独立的验票机制,确保票品质量。除此以外,票牛网等互联网票务平台也挖掘更多消费者诉求,创新内容社区分享,不仅帮助消费者更好地做出消费决策,同时也能帮助更多人找到演出同好者。
对于主办、场馆合作方来说,新兴互联网票务交易平台提供了亲近消费者的渠道,主办方可以通过平台用户对于演出的评分、评论、转发等数据,了解到消费者的真实想法。也可以提前在平台上进行演出的宣传预热,甚至是提前招募真实用户参与一次预演,将更多真实有效的信息进行可量化的分析处理,对后续的演出安排起到指导建议。同时,有了新兴互联网票务交易平台作为桥梁,演出方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品牌、形象、口碑运维,提升自己的亲民度,在平台上建立自己的粉丝阵地,据票牛网统计,目前已有三百余家演出公司通过官方账号入驻平台,与粉丝进行直接的网络交流互动,提升粉丝数量与黏性,从而最终拉动票务销售。
有专家认为,目前互联网票务平台在激烈竞争之下,很快会出现新一轮洗牌。不管是新城市的拓展,还是技术创新,互联网票务平台始终需要将提升用户体验放在首位,帮助他们更快、更准确地找到想要的那张票,力求为用户带去更加便捷的购票体验是新兴互联网票务平台抢占消费版图的关键因素。
未来,新兴互联网票务平台将通过建立稳定可靠、更加透明化的销售渠道,调节票务市场的供需难点,逐渐在票务市场占领更多份额,票牛网等互联网票务平台将成为演出票务市场连接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重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