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头条固定一 >> 正文

美团和滴滴的狙击战

2018年4月4日 07:10  CCTIME飞象网  

飞象网讯(吉利/文)上周末拥挤的、缓慢的车流中,一发小广告者迅速塞入笔者手中一“传单”:“姐们儿,注册美团打车吗?现在加入美团打车司机团队,有优惠......”

近日,互联网界热闹纷繁,却愈发乱了圈外人的眼。2018年3月,有一家送饭的开始拉客了,一家打车的跑去送外卖了,这俩一个叫美团,一个叫滴滴;2018年4月2日,阿里巴巴也搅入外卖江湖全资收购饿了么,又有不确定传闻美团又将把摩拜纳入麾下,毕竟自行车也是车啊。互联网界的又一场神奇化学反应正在酝酿。

美团VS滴滴:我们不约架,我们互相渗透

“该吃午饭了,叫个美团外卖吧”

“下午有会,来不及了,滴滴个车吧”

这是以前我们这些“白领民工”日常的画风,但从此以后可能会变了。

3月21日,上海,“美团打车”上线;4月1日,无锡,“滴滴外卖”上线。对于用户来说,可能有点蒙圈儿。但对于这些玩转资本市场的互联网大佬来说,无非是为各自的生态布局进一步拓展。

实际上,早在2015年11月,滴滴入股饿了么,利用后者的物流体系完美构建了出行领域的生态系统。当然,这一举动被业内揣测为让饿了么最直接竞争对手美团心生不满。

之后,蛰伏已久的美团,突然选择在2017年的情人节,在南京高调试点打车业务,并成立了专属的出行事业部。2017年12月,美团又去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温州、福州和厦门七座城市“招安”司机。二者的“梁子”结的似乎越来越重。

而在滴滴方面,自2016年8月和优步合并之后,一直称霸江湖。在美团进入网约车市场后,滴滴果断切入外卖市场。4月1日,滴滴宣布在无锡小范围灰度测试。滴滴方面表示:“将根据用户体验,逐步扩大服务范围”。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滴滴试水外卖既是自身网约车业务的协同式扩张,也是对美团打车的反击之举。

在上海,“美团打车”也于3月21日着陆,并有消息传出美团准备了10亿美元支撑打车业务。虽然上线首日即遭到上海市交通委等多部门约谈,但其3张“14元快车抵扣券”、“3元出租车立减红包”的优惠补贴,仍拉拢不少市民成为其新用户,其中不乏滴滴司机“反水”。4月2日,“美团打车”公布了上海上线7天的战绩:截止3月27日24点,美团打车在上海累计服务乘客超220万人次。在北京,笔者也遭遇了路边广告贩子简单粗暴直接的约单拉客。

而滴滴为了这场“车与饭、生与死”的战役,也拟融资100亿元投入这场战斗。据悉,滴滴外卖覆盖的城市包括南京、长沙、福州、济南、宁波、温州、成都和厦门八大城市。为狙击美团,滴滴专门成立了“三角洲事业部”加速组织融合。据知情人士介绍,三角洲的原意是“打美”,因谐音联想到“达美航空”(Delta Airlines),英文Delta可译作“三角洲”。这个奇特的事业部命名与之前流露出的一张美团“灭饿除滴,商渠共赢”的照片可谓遥相呼应,果然“同行是冤家”。

由此,美团和滴滴,开始从狙击战转向正面交锋。

对于滴滴与美团的冲突,美团点评CEO王兴似乎早有预感,“如果美团和滴滴打起来,这不是一场战役,这是战争”。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则表示:“尔要战,便战。”

美团欲拉客,滴滴要送饭,真的只是“要战便战”吗?业内认为,热门市场犹如婚姻的围城,总是有人想出有人想进,出行市场亦然。互联网专家罗超指出,美团进入出行市场并无特别优势,场景虽有契合,但导流能力有限,而出行市场跟O2O一样需要巨大的资金和资源投入且需要时间耕耘,在连共享单车市场都打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出行市场又岂是轻易尝试就可获利的。美团的对手滴滴不论是从造血能力还是融资能力,都丝毫不惧美团,说白了,要烧钱,美团烧不过滴滴。

而在外卖行业,最重要的不是车队,而是骑士队伍,或者说其背后的即时配送能力——要在数十分钟内送达的能力,这是美团的根本能力和独特优势。“滴滴外卖通过低佣金和补贴来吸引商户端和用户端,不过配送能力短期内只能依赖第三方,未来它可能会像Uber Eats一样有自己的独立App,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建立健全配送体系,这同样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

互联网行业从不缺热闹,从之前的猫狗大战、网约车大战到今年的单车大战、外卖大战,我等吃瓜群众也是看的不新奇了,毕竟现在这个年头,流行撕逼、也流行混搭、流行跨界。只是以后点外卖的时候,外卖小哥还可能一脸微笑的问你:“大姐,打车吗?”或者在打车的时候,司机师傅会一脸诚恳的询问:“姐们儿,需要叫份买外卖么?”恐怕会心里一愣。

编 辑:路金娣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