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瑟,随后就是寒冬。对于大多数共享单车来讲,这个冬天注定难熬。对于资本而言,能够获得足够的回报,也让他们寝食难安。
据说,共享充电宝已经风口过去,甚至出现了奇葩冷酷的裁员方式。在极其不道德的缩减成本的背后,是一些无聊的创业者无底线的操作惯性。
显然,共享单车们要好一些,只要在规模上和认可度上比其他的共享经济要好,比如比共享女友的逼格要高很多。
我们也要看到,在很多的城市,共享单车从以前的被鼓励已经变成了被管制,更有一些大城市开始严格限制投放,这也让以规模要效益要增长的共享单车公司不得不开始比拼运营。
以运营效率来看,前几天发生了“玩笑”。据说,某共享单车公司 CEO 接过话筒无情的嘲讽: “我得给你算算账,按照某总的说法, 1000 万辆车提供 2500 万次出行,那么一辆车每天约被骑行 2.5次,比如每次骑 20 分钟,每辆车每天的被使用时间不足 1 小时,一天有 24 小时,另外 23 个小时是浪费的,这可能脱离了共享的本质 ” 。
实际是,这完全是“五十步笑百步”,即便以这位 CEO 的算法,其自己的公司的使用效率接近于对手的两倍,也只不过是每天 22 个多小时被浪费而已。由此可见,共享单车行业的运营效率都是非常的低,绝大多数的车和绝大多数的资源被摆在路面上,占用了宝贵的公共空间,不仅是浪费,更是对共享经济提升效率的“嘲弄”。
冬天要来了,资本首先感觉到了寒意,又准备抱团取暖了。据某位投资人说, “ 目前共享单场行业的格局已经确定,基本上前两家占据了 95% 的市场份额。虽然 ofo 与摩拜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每个月仍然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运营。唯有两家合并才有可能盈利。 ”
据此来说,有人认为,在成功的依靠打架干掉了其他竞争者之后,共享单车行业也将进入到合并的环节,这样的结果对于一些急于退出的投资者是最好的选择,但是,这样的幻想恐怕比较难落地。
共享单车虽然是全国性运营,但实际却是本地化的发展,规模与效率之间没有特别大的关系,甚至还不如一些非常小的区域运营更有效率,这个时候,越来越大的合并带来的不一定是更好的效益,除非有新的商业模式的被开发。
共享单车是期待未来的产业,不是看谁能声响大,而是看谁活得更久,也看谁更有持续运营的资本。在现在的趋势看,那些随处可放的共享单车甚至都在向有桩自行车靠拢,共享之名也将让位给自行车租赁,整个行业期待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