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说起税,很多人都感同身受,比如个人所得税。它让人有时候感到光荣,但是有时候也有些心痛。通常,税是政府规定并征收的。
但是,凡事皆有例外。这世界上有一种税,叫“苹果税”。
今年6月,苹果公司将App内的“打赏”列入应用内购买,按照苹果App Store的规定,应用内的购买,将会被征收30%的服务费。这就是著名的“苹果税”。
这意味着,像我这样的公众号作者承蒙各位厚爱“打赏”的钱,将会有30%流入苹果的腰包。这种商业模式,我们无比熟悉,说俗一点就是“抽水”,或者“买路钱”。这种赚取暴利的商业模式,这种一本万利,或者无本万利的模式,简单粗暴,往往会引起众怒,但是结果总是无可奈何。
当然了,也不完全是无可奈何。比如,很多人就开始不用苹果手机了,方法够简单,也够粗暴,效果也很好。
但是,这种方法对于多数人还不太适用,于是,曾经出现了这样的段子:
如果让你选择一个,微信和苹果,你选哪个?
我看到这个段子的时候,也陷入了选择“恐惧症”,它让我想起的张学友的歌里的无奈“一边是友情,一边是爱情”,它让我想起了佟振保面对白玫瑰和红玫瑰的无奈,它甚至让我想起一直无从选择的选择题--“妈妈和老婆同时落水,先救哪个?”
人生本来苟且,何必残酷如斯?
事实上,我放弃了选择,或者说,我选择了无限期拖延选择,又或者说,我选择了微信也没有放弃苹果。
没有微信,对于我这种微信重度用户来说,都不知道使用手机的意义何在。
但是,没有苹果,对于追求极致体验的我来说,也是不可思议的。
所以,我无从选择。
02
幸好,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所以说“不是我不明白,这个世界变化太快”。
有一种变化让你猝不及防,有一种变化让你欣喜若狂。
昨天,据外媒报道,苹果修改了App Store的审核规则,取消了“打赏”的抽成,也就是说取消了“苹果税”。
“打赏”的“苹果税”,从收到不收,竟不过短短三个月,我友情赠送两字:短命。
当然对于诸多微信内容创作者来说,可谓喜从天降。有人肯定会笑着说道:麻蛋,终于不用再在打赏的地方放个二维码了。
这一笑,是无比的痛快,是举杯痛饮的那种痛快。
我也很痛快,痛快的是不用面对微信和苹果的两难选择了,痛快的是苹果的妥协和微信的傲娇。
我也很嘻哈,嘻哈的是“苹果苹果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可是你别太淘气,可是你别太逗比,朝令夕改是何意?我那小可爱的小心脏,可折腾不起,折—腾—不—起!”
这回,苹果可真是“算你狠”,然后“逗你玩”了。
回到旁观者的位置,我又送苹果两个字:闹剧。
03
苹果这番闹剧,首先,一方面是看到微信创造的大量收入,瞪大了双眼,流着口水,嘴馋;另一方面是觉得自己已经在中国形成了刚需,洋洋自得,摆着谱,装逼;然后就是觉得老子天下第一,强行“抽水”,霸道了一回,手贱;然而,最后却不得不放弃这块创收几十亿美金的肥肉,灰不溜秋,活该。
当然了,调侃归调侃,我们还是需要理性的去看待这个事情。
就苹果对“打赏”征收“苹果税”这件事来说,其实复盘一下,最后属于“伤人一千,自损八百”。为什么这么讲,且让我来亮三点:
左一点:“苹果税”伤到的主要是中间层。什么是中间层?就是有点钱,但是不多的一批人。这些人,一方面可能是小号,小号的内容收入,打赏占了主要的部分。
“苹果税”一收,“打赏”的按钮就从底部消失了,虽然,可以放个二维码,但是比起“打赏”的按钮来说,便利性还是要差太多,往往就是就点小小的差距,让很多本来准备打赏的读者放弃了打赏。
与此同时,“打赏”的按钮下打赏的读者的头像整齐的排成几排,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会引来更多的人打赏。这个事二维码不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