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重要新闻 >> 正文

20余年漫游费行将终结 对运营商收入影响甚微

2017年7月28日 02:12  CCTIME飞象网  

飞象网讯(吉利/文)7月27日,三大运营商先后宣布自9月1日起,取消手机国内长途费、漫游费,这意味着伴随我们23年的“化石费用”行将终结。专家指出,取消这项费用对运营商收入影响不大,该举措也推动运营商调整月使用费不多的用户所使用的套餐,让他们也成为技术进步的受益者。

2000年以来,随着技术演进升级、市场竞争逐步加剧,为了满足用户诉求,原信息产业部、工信部开始变革手机长途和漫游费管理方式,实现从“政府定价”到“上限管理”再到“市场调节价”的转变,并通过下调上限标准、促进市场竞争、推动区域一体化等政策,促进国内手机长漫费的大幅下降。

实际上,近年来,电信运营商持续优化资费组合,推出了大量长市漫一体化套餐,缩小了长途、漫游与本地通话资费间的差距,或通过叠加包实现资费本地化。另一方面,电信运营企业还陆续推出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逐步停售包含长途漫游费的工作规划,不断提高长市漫一体化用户占比。

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网络提速降费要迈出更大步伐,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成为我国电信资费改革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

在国家提速降费政策牵引下,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均表示,2017年10月1日起将全面实施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

这一时间节点又提前了一个月。在7月27日广州举办的“第九届天翼智能生态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电信董事长杨杰公开宣布:从9月1日起,中国电信将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漫费,比年初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预计将惠及8000万用户。同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表示将于今年9月1日取消手机国内漫游费。这意味着跟随我们23年的漫游费用行将终结。

对此,独立电信专家付亮指出,从原定时间再提前一个月实施,三大运营商实际让利10多亿。但他认为,目前套餐中包含长途费漫游费的用户有两种情况:一是基本没有长途漫游的,二是长途漫游资费与本地资费差距不大(如不超过两毛),取消后对运营商影响都不大。

“今年前六月三大运营商电信服务收入6454亿,平均每月1千亿出头,取消长途漫游对收入影响不足2%,所以对股价基本没有影响”,他解释说。

另一方面,长漫费取消后,手机国内语音计费(不含港澳台)将由四费(本地、长途、漫游主叫、漫游被叫)统一为一费(主叫语音)。而语音业务已不具备价格弹性,资费简化,套餐简化,对运营商也有好处。

实际上,“大部分资费较高用户都不是受益者。其实这部分用户是三大运营商吸引的对象,资费已经较低,此次国家就是推动运营商调整那些月使用费不多的用户所使用的套餐,让他们也成为技术进步的受益者”,付亮指出。

当然,关于长漫费这项伴随了20余年的费用是否应该取消,一直争议不断。电信业观察家项立刚此前有撰文称,目前三家运营商的核心套餐都已经取消了漫游费,实现了长市漫合一,也就是不收什么漫游费了。但是为什么还有漫游费,这是一种管理手段。漫游费的存在,让超便宜的套餐有了存在的可能,是对穷人的福利保证。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剑秋则认为,取消长途漫游费还需要一个过程。因为中国比较大,幅员辽阔,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因此一下子就把漫游费取消不太现实。

不管怎样,再有一个月,手机国内长漫费将会与我们彻底告别,这在给消费者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将促进电信运营商在流量经营时代创新简化套餐结构,比如中国电信率先推行全流量计费(电话、短信折合为流量,统一计费),同时也将促进国内网络提速降费迈出更大步伐。

编 辑:章芳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