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刘鹤主持召开的委内改革专题会议上点名指出,要在电信行业率先进行混改实验,并给出了时间表,争取做到5、6月份改革方案全部报出、党的十九大之前出台实施。
随后,4月5日联通A股和H股的双双停牌,联通集团称,正在筹划并推进开展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的重大事项,该重大事项拟以联通A股公司为平台,可能涉及联通A股公司的股份变动事宜。
我们已经能够清晰的听到,联通混改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分析人士指出,联通混改将通过定向增发扩股和转让旧股的方式对中国联通股权结构进行调整,联通集团持有中国联通股权由62.74%减至36%;引入信息产业领域实力相当、主业关联度高、互补性强的国有资本占19%,初步备选对象是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等;引入互联网等领域的若干家境内非公企业及员工持股共占20.06%;公众股东占24.94%。
根据报道,中国联通股权调整后,再通过联通集团内部股权交易,实现国有资本对联通红筹公司持股60%左右(其中联通集团持股51.05%)。
那么这次混改会对中联通带来什么关键影响呢,在这里我们预测三个可能的结果。
从2016年联通分别与BAT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来看,BAT入股联通几乎已成定局。那么BAT能为联通带来什么,就将成为最大看点。
联通与腾讯推出的大、小王卡可以算一次试水,但这还仅局限在流量业务的创新上,本质上还是在打流量的价格战。长期看,BAT能为联通带来的,更多会是通向数字化服务领域的关键核心能力。
在通信运营商转型方向上,全世界的运营商都在探索中,但是主流方向,除了网络升级演进,主要还是向数字化服务方向转型。转型的方式,主要通过投资、收购或者重新整理人员结构来实现。
但是在我国,由于电信企业机制体制受限,投资、收购有红线,人员机制改革,更是遥遥无期。由于CT基因和IT能力的缺失,极大的限制了其在ICT领域的发力。
因此,剩下的转型可能性,就仅深度合作这一条路了。本次由发改委牵头的包办婚姻,无论如何中联通都会是收益的一方。随着IT企业的入股,未来,中联通在云、大数据、物联网、IT能力、能力开放平台、用户接触界面侧的技术合作,都将为其进入更加广阔的数字化服务市场,打下良好基础。这也将成为这次联姻中,联通最大的财富。
相信,在合作后的很短时间内,联通的收入和利润都会有较大提升,而且与竞争对手相比,会通过技术合作、引进,拥有在未来非常有优势的核心能力,从而占据竞争制高点。
有消息称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也将入股中联通,组成股东里面的国家队。
这显然是给中联通在有线业务上,增加了两个强有力的帮手。加之在流量领域,拥有BAT的用户接触侧界面,以及良好的市场感知和服务个人用户能力。短期看,中联通的收入和利润率将会有明显提升。
但是从长期看,无论固网宽带还是无线4G业务,都已经成为了标准化产品,未来很难出现差异化竞争,且随着提速降费政策的落地,流量拉动收入也将在一两年内见顶。
中移动和中电信,分别在4G以及家宽市场,有着显著的份额优势,加之充足的现金流,与更好的价格弹性空间,因此中联通想通过混改,彻底改变这两个市场的竞争格局,恐怕非常困难。
与中联通传统的属地化运营模式不同,互联网公司更加强调全程全网、一点接入、服务全国的经营模式,这就必然导致资源和决策的集中化。未来,混改在联通内部可能会造成人员的两极化撕裂。
一方面由于资源的集中度高,与BAT联系较为密切的个别地域公司和专业员工,无论是工作性质、用人机制还是薪酬待遇上,都可能被率先解绑;
另一方面是属地化员工由于创新、决策、业务和资源的集中化,工作性质将进一步偏向执行侧。长期看将继续从事低技术含量,低单位价值的工作,中联通庞大的人员结构,也导致混改的成果无法惠及所有员工。
以上三点,是对联通混改可能结果的预测。短期看,联通受到混改激励,收入和利润必然有所增加。但是从长期看,联通历史上有过好几次拿到好牌,但最终没能把握住的黑历史。
可以说联通的问题,不是几个领导干部,或者几个政策能够解决的了的。联通真正的问题,在于内部员工的动力源不足以及企业文化积重难返。
混改的目的是要“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而十六个字里面,对于联通最关键的,是强化激励这一条。混改是否能从员工激励的根源入手,让企业上下的文化为之一振,对现有的机制体制进行探索性改革和松绑,才是改革能否最终成功的关键。
从这个角度的改革,也才真正能够让联通重新拥有内生动力,最终能够自发性的跑起来。这样的结果,才可能真正形成一批典型案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国有企业改革,打造一次最佳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