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中美工业互联网的顶层架构体系分析

2017年2月19日 17:38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  作 者:王叶忠

截止到2017年1月,中美德日都分别出台了智能制造的顶层架构体系。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德国工业4.0参考架构RAMI4.0,以及最新修订的美国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及参考架构IIRA1.8(第二个版本)。与此同时,中国也分别提出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和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报告V1版。

在智能制造标准层面,在中德、中美、德美之间已经展开了协调工作。但是国内外顶层架构设计的差异仍然比较大,这可能对未来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架构设计、测试床实施验证、案例库等工作的展开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在目前标准的完善和优化阶段,就需要对这些差异予以特别的关注。

体系架构框架差异

国内外工业互联网顶层设计在方法论上的最大差异就是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框架的差异。体系架构框架(AF)代表的是体系架构的基本要素及模型化的描述方法,是构建体系架构的方法论,已经形成系统架构领域的一种通用惯例。

鉴于在最新的参考架构IIRA1.8中,采用“工业物联网参考架构”的说法(下文同),相对于“工业互联网”这一具有明显特定公司的属性而言,“工业物联网”显得更加中性。为了避免混淆,在提美国的参考架构的时候,将采用“工业物联网”的说法。

美国工业物联网架构和德国工业4.0都在标准中明确声明是遵循了何种架构框架惯例。这一做法是ISO/IEC/IEEE 42010:2011对架构标准文件的统一要求。例如,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在第一章即明确声明他们遵循的架构框架就是来自于此,这是一种结构化的架构建模方法。所以,这类标准必须像IIRA那样,在“名词和术语“部分对所谓的“架构用语”进行定义。美国工业物联网参考架构IIRA与德国工业互联网可以对接,就是因为两者在功能维度采用了统一的架构框架,这是架构体系国际化的基础。

按照国际标准来解释参考架构,参考架构的本质就是将某一种架构框架(如利益相关者分类体系、利益关注点分类体系、价值视点分类体系、反应不同视点的视图逻辑体系等)用于特定领域问题的分析和架构关系的设计。所以,缺失架构框架的所谓“参考架构“描述,本身就是缺少骨架的。当然这不意味着国内的工业互联网及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利益相关者和视点描述是缺失的,实际上,国内这些标准的利益相关者和视点都是比较清晰的,但是因为缺少更加底层的系统化架构框架为参考架构的描述提供整体框架和模型机制,会使得国内智能制造体系结构标准定义,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中美工业互联网的顶层架构体系分析

图一:美国工业物联网架构框架IIAF

(基于ISO/IEC/IEEE 42010:2011)

中、美、德的工业互联网及智能制造参考架构存在一定的差异是可能的,参考架构面向对象(利益相关者)不同、关注点不同、架构背景不同、架构范式也会有国家和行业的差异,所以不同国家的工业物联网参考架构理应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类似国际标准这样的架构描述标准是必须共同遵守的,否则,可以认为在文件特性上就不具备“参考架构“的特性了。

从中、美工业物联网体系架构的视图上,就可以发现缺少通用性的架构框架所导致的问题了。在架构的视图设计上,目前发布的中国《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v1.0》的视图都是系统技术视图,各个视图使用了具体的技术系统名称描述,虽然便于理解;但从扩展性来看,则存在过于具体化的问题。未来可以进一步参考IIRA1.8,从工业互联网的功能支持能力角度,以数据为核心,选择业务运营、应用、控制等视图,对架构特性进行进一步抽象,以便支持灵活的可扩展的架构实践。

中美工业互联网的顶层架构体系分析


图二: 对比中美实施视图架构模式的抽象方式

要解决以上问题,当务之急是结合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在基础共性标准部分,尽快结合架构描述的国内外标准,对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术语“及架构框架拟定相关的标准及架构指南,以指导工业互联网及智能制造相关领域的参考架构的进一步研发,让后续的测试床、案例库、方法库在此部分基础共性标准的基础上做到架构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充分发挥基础共性标准在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中的支撑作用。

标准体系差异及协调建议

目前我国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是将工业互联网标准统一纳入到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关键技术标准“之下,提出了如下的工业互联网标准子体系:

中美工业互联网的顶层架构体系分析

图三:智能制造标准子体系:工业互联网

【来源:《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

上述标准对工业互联网的体系架构的定位与美国IIRA1.8关于工业物联网参考架构的定位是完全不同的。从已经发布的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V1.0版)可以发现,国内将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定位为一个技术标准;而美国IIC的工业物联网标准体系,却是一个完整的产业与互联网技术融合的标准体系。

中美工业互联网的顶层架构体系分析

图四: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IIC 基础出版物组织方式),来源:IIRA1.8

对比中美工业互联网的标准体系,主要差异表现在:

第一:中国工业互联网在标准体系中仅仅被视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技术子体系;美国工业物联网标准则构成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产业标准,不仅适用于制造业,也包括能源、医疗、零售、智慧城市、智慧工厂等。不仅包括IT标准,也包括OT(工业运营)标准,是IT标准与工业标准的结合体。因此美国的工业物联网体系更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美国工业物联网参考架构是系列领域架构框架的参照基础,所以参考架构为其他领域架构提供了一个基础的架构框架,可以扩展并相互参照;而中国工业互联网体系结构V1.0用一个整体的参考架构框架分析了工业互联网的基本框架、关键要素及应用、安全、数据架构设计框架,架构层次之间的扩展和参照关系不明显。

第三: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IIC技术出版物对业务战略及方案生命周期非常重视,目前已经发布工业互联网出版物B01卷:《业务战略与创新框架》,这个框架类似于国内《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IIC的《业务战略与创新框架》以工业物联网(IIoT)业务模式创新为主线,提供了工业互联网从战略到实施落地的战略路线及相关的组织、平台保障。IIC的《业务战略与创新框架》为将国内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与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标准协调起来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同时,国内两化融合体系的经验也为我国企业推行工业互联网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随着美国采用工业物联网参考架构的说法,来代替工业互联网,表明工业物联网相对更加准确地描述了“制造业+互联网”的本质特征和架构需求,对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也兼顾了能源、医疗、农业、零售、智慧城市等各个行业。这个概念显然已经超越了信息通讯网络基础设施的范畴。中国制造2025战略在推行工业物联网的过程中,将工业物联网的标准体系的建设与智能制造、两化融合标准体系有机衔接,吸收工业物联网架构框架等先进的工业架构方法和架构哲学,以更加高屋建瓴的标准体系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入融合。

编 辑:章芳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