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星、苹果在国内的影响力逐渐下降,国产手机崛起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更多人也赞同这种看法。近几年国产手机以华为、小米、OV四大厂商为首,发展迅猛,确实已经有了非常惊人的进步,但至少还没到那种能在产品上直接将三星、苹果完全比下去的地步。
国内手机商场新品发布会上,都会有这样的习惯,在说到自己家产品的某个特点的时候,总喜欢拿三星或者苹果当下的旗舰产品来对比,无论续航、拍照还是屏占比。一年下来,每年的iPhone和三星旗舰都被国产手机厂商口头秒杀了无数次。
习惯了这种套路之后,我们也能明摆着是营销上的一种策略。但可惜的是,iPhone的关注度依然不减,在各大独立或者非独立、国内或者国外的评测文章里,iPhone或者三星旗舰依然占据着评分榜最高位置,苹果依然拿走了全球90%的智能手机市场利润。
国产手机依然在追赶三星、苹果的脚步。
在部分细节上国产手机优于iPhone
当然,国产手机这几年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部分国产旗舰在某些方便的确是比iPhone或是三星旗舰更优秀。例如,在续航问题上,不少国产旗舰(千元机定位不同就不说了)凭借更大的电池以及快充优势,已经比iPhone要出色不少,而iPhone也只是到2017年的新品才支持快充,而且快充充电头还需要单独购买。
在系统功能上,国产安卓手机的定制系统加入了非常多的针对国人使用习惯开发的功能,也要比三星的安卓系统以及iOS更加方便。同时在拍照素质上,国产手机也在一步步追赶上iPhone、三星旗舰机。
这些进步我们都是有目共睹的,但去依然不少地方国产手机与iPhone和三星旗舰有一定差距,而且在综合体验上,每年的iPhone依然是口碑最好的智能手机。
设计创新和技术实力上的差距
首先,外观设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国产手机的外观不是像iPhone就是像三星,甚至部分国产手机在UI风格上也设计成iOS类似的风格。去年,而前两年三星手机引领的双曲面屏幕也引得一阵阵跟风。
唯独今年不同,在去年年底小米MIX全面屏概念出来之后,三星旗舰以及十周年iPhone X也采用了类似的设计思路,也算是国产手机也当了一回引领者。
而真正让苹果、三星屹立于科技行业顶端的依然是深厚的技术研发实力,从iPhone的Touch ID到现如今的Face ID,从三星Note 系列的S Pen到更成熟的虹膜识别,三星和苹果在技术创新上显然要比国产手机厂商高出一筹,这是不争的事实。
同时,三星、苹果已经具备了自研CPU和GPU的技术实力,而且其实际性能也是行业顶级,今年的苹果A11处理器多核心性能更是接近高通骁龙835的两倍。
国内目前只有华为和小米拥有自研CPU,目前小米松果处理器才发布一代,而且定位于中低端,更多的还是依靠高通。华为的麒麟处理器近几年依靠华为的庞大的出货量还是表现出了不错的水准,但在实际性能上依然与高通、三星或是苹果的处理器有差距,而且GPU更是弱项。
而最后,对于国产手机来说,供应链才是最大的牵制。笔者在网络上找到一份精心整理的智能手机供应链全景图,可以看到在屏幕模组、摄像头、处理器以及闪存等主要配件上,一流的供应商全部在日韩美三个国家。而一般三星、苹果优先获得供应,一定程度上导致国产手机供应链经常紧张,也就出现手机难产的情况。
国内手机产业供应链的发展是关键
国产手机都是组装而成,并不是没有道理,在供应链太过依赖国外厂商。华为、小米等品牌其实也意识到了这种问题,因此在近几年也开始发展自研处理器以及观察国内供应商的技术发展情况,除了旗舰产品,在很多中低端机上会与国内供应商合作,保证足够的性价比。
值得注意的是,10月16日,华为Mate 10以及Mate 10 Pro 在德国慕尼黑正式发布,其中Mate 10 Pro 所采用的OLED全面屏正是来自于京东方,而非LG或者JDI。而根据国内知名评测媒体ZEALER的测试,屏幕素质依然达到了顶级水准,的确有些振奋人心。
无论是供应链还是技术实力上的差距,国产手机厂商依然有比较长的路要走,而华为旗舰采用国产京东方屏幕开始,国产供应商或许能够被更多企业关注,近年来国内屏幕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可以参考智能电视行业。
照此下去,终有一天,国产手机不会再受国外供应商的制约,不用再缴纳昂贵的专利授权费,在保证旗舰机水准的同时降低成本,才能够真正有硬实力与iPhone、三星硬拼。发布会上也不用再借着与iPhone的对比来抬高自己,那时候国产手机才是真正的成熟、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