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浩
这两天被搜狗递交招股说明书一事刷屏了,各种解读满天飞,好像已经敲过钟的感觉。
王小川不容易,在搜狐蛰伏、磨砺14年,从一个清华刚毕业的新兵蛋子一路把搜狗带上市。2003年他加入搜狐的时候,腾讯没上市,百度没上市,阿里刚刚开始做淘宝。2005年,周鸿祎、姚劲波、庄辰超、李学凌一干老炮注册公司的时候,王小川已经把百度当做了挑战的对象。
说王小川不容易,不仅仅是他和搜狗的时间跨度,而是他的身份。某种意义上,王小川是一个“体制内”创业者。这个体制是中国互联网巨头和平台的体制,说白了就是大公司、大平台。目前台面上的上市互联网公司,鲜有搜狗这种“内部孵化”出来的,因为这并不是一种主流的创业成功模式。
目前王小川持股5.5%,对于一个即将登陆资本市场的公司创始人来说,这个比例显然不高。一般赴美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创始人,股份起点大多20%以上,这是多轮融资被稀释之后的正常结果。那么,王小川的股份去哪了呢?
搜狗的第一笔外部融资,应该是来自阿里。2010年,李彦宏和周鸿祎都想拿下搜狗,张朝阳也动了心,吓得王小川奔赴杭州寻求马云的支持,最后拿了阿里1500万美元的投资。这是搜狗历史上第一笔外部融资。如果把王小川看做一个创业者,把搜狗看做一家创业公司,创业7年才第一次融资,这是不正常的。
“不正常”的原因在于搜狐。作为中国第一代功成名就的互联网公司,搜狐是王小川的起点,也是搜狗的起点。从王小川2003年加入搜狐,到2010搜狗拿到阿里的投资,这7年其实也是搜狐等老一辈门户的时代,BAT刚刚形成,但还没有坐稳江山。搜狐家大业大,买地盖楼也好,内部孵化也罢,一点也不比BAT逊色。王小川有足够的空间和资源去折腾。融不融资只事关战略,不攸关生死。这是搜狗和王小川七年不用融资的原因。
这两天对搜狗上市最深的一个误读是,腾讯成了最大赢家。单看有名有姓的股东,腾讯43.7%的持股比例确实排在第一,搜狐持有37.8%的股份紧随其后。老东家排在后面,这是很多人的第一印象。
但“第一印象”很多时候是错的。不要忘了,张朝阳个人在搜狗还有9.2%的持股。查尔斯张的9.2%+搜狐的37.8%,是47%。你说是张朝阳不代表搜狐,还是搜狐不包含张朝阳?
这两年腾讯的投资布局很猛,凡是有流量的山头都插上了企鹅的旗帜,但其实腾讯基本坚守了一个特点:不控股。搜狗如此,京东、美团、58等都是如此。而正因为如此,媒体很容易把腾讯视为中国互联网的一个“超级存在”:谁拿了腾讯的投资、谁在腾讯投资之后上了市,谁就想把腾讯这个IP摆在最前面。从吸引眼球的角度没错,但毕竟不符合事实。
更重要的,目前搜狗7个董事会席位中,搜狐占据4席,腾讯占据2席,王小川留有1席。而三年后,搜狐有权更改董事会的规模和构成,将能够任命大部分董事,只需留给腾讯一个席位。搜狗姓张还是姓马,一目了然。
我之前在《张朝阳没有敌人》一文中说过,查尔斯是中国互联网圈少有的宅心仁厚的文艺理工男,不记仇、不结怨。王小川拉来马云,他支持;王小川拉来马化腾,他还支持。关键是周鸿祎也没怨恨他。
王小川何尝不是如此。当年来自太原某国企的马占凯带着投名状给百度发了无数封邮件,都石沉大海,最后是搜狐接纳了他,这也才有了后来的搜狗输入法。马占凯提出输入法作为搜索入口,搜狐团队将其演变成搜索大数据提供高准确率输入。王小川到今天都说没有马占凯就没有搜狗输入法,也就没有搜狗赖以成功的“三级火箭”。搜狐录取了马占凯,搜狗容纳了马占凯,大家都是一路人。
王小川与搜狐的关系,更像鱼与水的关系。如果把张朝阳换成马云,王小川可能现在正在搜狐视频轮岗,下一步没准会负责新闻客户端;当然,没有王小川,也就没有今天大搜狐的边界。张小龙在腾讯外部搞不出微信,在腾讯内部只能是张小龙搞出来,就是这个意思。
能把老周和Robin这对江湖冤家搞得同时肝疼,除了王小川也没谁了。搜狗的上市意义,就是把一件很多人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做成了:在体制内,是可以熬出一家60亿美金的上市公司的,前提是大家都熬得起、等得起、玩得起。
张朝阳+王小川,成就了搜狗;周鸿祎VS傅盛,也成就了猎豹。通向成功的路径不止一条,没有对错,只有成败。被打入冷宫、擦桌子的时候,王小川想到的是怎么能成;王小川在诸位大佬之间左右逢源的时候,张朝阳想到的也是怎么能成。创业不是稳定压倒一切,而是成功压到一切。
说张朝阳是搜狗最大的赢家,不是股份占多少。关键是,张朝阳已经把搜狗的成长路径发展成一种模式:畅游上市了,搜狗即将上市,后面还有搜狐视频、搜狐新闻客户端。把搜狐化整为零也是一种占有。
再过几天,将迎来张朝阳53岁生日,大半辈子已经搞出三家互联网上市公司,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生日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