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象网讯(赵志伟/文)9月23日消息,在昨天的“5G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爱立信中国研究院首席技术官彭俊江表示:“5G已经逐渐走出实验室,前期5G没有标准,更多在实验室摸索探讨,下一步我们将逐渐走向行业和社会,包括走向外场。”
完成中国5G第一阶段相关测试
近日IMT-2020 (5G) 推进组正式结束了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一阶段的相关测试。爱立信顺利完成了高频关键技术测试和网络切片技术测试,测试结果完全达到预期结果。
据了解,在本阶段高频测试中,爱立信采用了最新一代的高频端到端样机分别在室内和室外进行测试,针对定点视距环境、定点非视距环境、移动视距环境、移动非视距环境和覆盖遍历分别进行了测试。
同时,还对超大带宽,波束赋形,波束追踪和多用户MIMO等关键功能实现验证,完成了5G高频技术验证和性能评估。
另外,在网络切片关键技术的测试中,作为5G核心网网络切片技术的主要推动者,爱立信实现了基于切片管理分层架构下,完整的网络切片生命周期管理全过程,其中包含构建和激活,运行状态监控、更新、迁移、共享、扩容、缩容,以及删除切片等。此外,还实现了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切片在多数据中心的灵活部署。
目前,爱立信正积极参与第二阶段测试的讨论和准备工作。
5G原型机下行吞吐速率超25Gbps
随着全球运营商陆续从4G向5G演进,可支持行进车速的移动能力将对大量5G新用例至关重要,其中包括无人驾驶汽车和公交车等智能汽车和智能交通应用。
目前爱立信研发的5G原型机能够实现下行吞吐速率超25Gbps,甚至5G测试网络在城市车载场景下(50KM/小时)达到7Gbps的性能表现,爱立信的这一成果对智能交通的进一步应用影响深远。
据悉,这是采用了称为NR(新无线)的全新5G无线接口与大规模MIMO。大规模MIMO是MIMO和波束成形与大量天线元件的组合。大规模MIMO不仅通过提高吞吐量改善了用户体验,还增强了移动网络的覆盖、容量和能效。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爱立信5G无线原型机它采用大规模MIMO (massive-MIMO)、多用户MIMO、以及大量天线(阵列)的波束赋形技术来提升用户体验,借助波束追踪功能,爱立信5G无线原型能够追踪终端的位置和运动情况,并且能够实时从多个波束中选出对该终端而言位于最佳方向的一个波束,从而确保优质可靠的连接。而且大小相当于一个随身携带的行李,容量相当于40个LTE载波。”爱立信中国研究院首席技术官彭俊江介绍说。
而大规模MIMO是爱立信6月最新推出的5G插件之一,这些插件是软件创新产品,为当今的蜂窝网络带来了重要的5G技术理念。爱立信5G无线原型和5G插件专为无线接入网而设计。
基于此,在这次的通信展上爱立信携手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及中山大学现场演示了全球首个自动驾驶与远程遥控驾驶的完美结合。
据介绍,该演示基于爱立信5G网络切片技术,是未来5G网络的应用场景之一。待未来5G网络投入大规模商用后,远程遥控驾驶将在工业和公共事业领域拥有丰富的应用前景。
5G要为整个工业化服务
彭俊江强调5G要为整个工业化服务。那么怎么为工业化服务?
“非常大的一点,是要和所有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讨包括无人机测试案例里我们发现无人机操控到多少?自动平衡车里十几毫秒到二十几毫秒的差别意味着什么?工业自动控制的时候意味着什么?包括自动驾驶里5G和4G由于空口时延可能带来的是什么?1.4米和25厘米的差别等等。”彭俊江说。
因此,爱立信第一步做的并不是5G技术,而是和工业合作伙伴、行业合作伙伴一起摸索每一块的需求。
扎根中国 借助中国转型一起打造5G
“因此5G是一个全球标准,一定要走向全球。爱立信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得益于3GPP、得益于全球标准,生产同样标准的产品来满足市场,这是电信行业最大的一个特点。所以我们希望与所有业界同仁共同促成3GPP达成一致,我们也承诺一定会沿着3GPP标准去走。”彭俊江说。
据彭俊江介绍,目前爱立信已经与与全球26个运营商签定了5G合作备忘录,大部分是在2017年、2018年时间开始探索。同时,爱立信已经把5G瑞典推广到5G欧洲,未来想推广到全球合作。“因此,我们跟12个工业行业领先者一起共同探讨进行合作。不仅如此,包括对大学和一些研究机构等20多个合作伙伴共同探讨。”
“爱立信扎根中国,从一代开始一直到现在的五代,我们希望借助中国的转型,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包括工业自动化、产业自动化、产业升级,能够借助这个机会,与中国业界同仁一起打造5G。”彭俊江补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