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时间:2016年9月20日
主持人:飞象网记者 江涛
嘉 宾:中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 谢书鸿
记者:请谢总给我们介绍一下中天科技,2016年带来了哪些产品方案?
谢书鸿:我也是飞象网的一个网友,实际上一年一度的北京通信展是一个新技术、新应用的展览。中天今年的主题跟大会的主题接近,中天科技让世界全连接。
我们的“连接”体现在四个板块:光纤通信、无线通信、海底通信和轨道交通通信,特别展示数据中心连接方案。
光纤通信是当前通信行业的主连接方式。在海底通信方面,今年推出的基于海底观测网的水质观测系统是一个新兴的业务,是一个军民融合的系统技术,还有就是大长度有中继深海海底通信系统。目前来说,这一技术是海底通信技术难度最高的。在去年和今年是我们中天完成了我国第一个、第二个南海海底系统工程。我们的轨道交通通信板块,主要是提供我们中天的漏泄电缆在轨道交通如地铁、高铁系统密闭系统的无线通信方案,我们还开发了整个车体的无线通信覆盖系统,我们也将漏泄电缆用于整个公司车间、办公室的工业物联网室内分布式覆盖,以上基于漏泄电缆的四类分布覆盖,也是我们一个新的系统技术。
记者:比如说空中、陆地、海底的连接,咱们产品都提供?
谢书鸿:对,去年我们推的就是这个概念,今年我们将整个连接更具体化展示,其实就是全覆盖空中、地面和海底。
记者:中天在光纤企业里面是比较有特点的,从光缆到光纤,再到预制棒,做预制棒的企业在产品上还是要掌握前端的技术。中天的预制棒目前是什么样的状况,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谢书鸿:在2015年底应该说我们实现了600吨,后来通过一定的规模技改最后是达到了700吨。中天的技术和国内其他的技术是不一样的,我们是完全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是最先进的。就国内整个来说,以后国内发展套管就是我们这种技术。目前,像移动50%的需求和增长,现在预制棒的产能短期内是不能满足我们光纤到终端光缆的需求,我们的预制棒也是在不断的扩展,希望今年能达到一千多吨。
记者:一千多吨的规模,现在中天科技自己生产的棒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吗?
谢书鸿:现在还差点,因为我们的未来是希望光纤要达到3500万。我们整体来说就是自产自销自配置,像今年,整个光纤的需求量大概可能要到2.5亿芯了,这一块可能光纤的数量今明年可能能达到,但是预制棒还是不太可能。
记者:预制棒国内的牌子也是短缺。
谢书鸿:对,前段时间我们一直在谈到的,这就是我们去年其实有很多专家就在谈,就是我们的预制棒很快就可能要处于一种过剩的状态,实际上就没有想到我们的需求会这么快的增长,我们今年去参加CRU会议,就是说中国的光纤光缆市场是无法预测的,根本画不出它的曲线。
记者:在这个棒上面,第一个是技术。第二个核心是咱们的棒是否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
谢书鸿:对,我们主要的还是基于自主的需求,当然如果有这个可能性我们肯定也是希望能为行业做一些贡献,目前主要还是自主配套。
记者:下面一个问题,我们2016年三大运营商2.5亿可以说运营商的蛋糕是比较大的,2016年在市场表现方面是怎么样的,咱们的市场占有是什么情况?
谢书鸿:今年应该说是高兴当中的一种忧愁。
记者:怎么讲?
谢书鸿:光纤光缆企业可能都是这样的心情,既高兴,又有些后怕,担心繁荣之后。现在是繁荣了,但是会想到未来的需求疲乏怎么办。国内的需求上来了,国际的需求也没法照顾,不利于“走出去”战略实施。现在国内的需求都满足不了,我听说很多厂家光缆生产线的开工率不高,因为光纤都没有。包括一些像特别的客户,他们也跟我们要一些光缆我们也是无能为力,现在是属于一个短缺。
我们公司在前年就看到了这个问题,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这种困境。实际上,从前年开始我们公司就提出了“提质增效、规模技改”这样的一个计划。去年主推的就是这个计划,就是说把生产的速度提升,那么速度的提升会带来一系列的装备、原材料还有工艺控制手段的变化,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技改,来达到提质增效,效率提升,质量还不能下降。
这个计划实施完成以后使得我们生产效率提高了30%左右,减少了交付的压力。但是毕竟市场需求是增长了50%,所以我们今年着力在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就是全面打造我们的智能车间,就是基于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这样的战略,打造我们中天特有的智能车间系统,响应国家的智能制造的战略。在这个基础上使得我们中天在行业里面是拥有智能车间是最多的,我们的预制棒、光纤和光缆都是省级认定的智能车间。光纤还获得了今年工信部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的一个资金计划项目。还有中天储能电池,也就是锂电池行业唯一的一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去年是长飞获得了,今年是我们获得了。
记者:光纤光缆行业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同质化竞争比较强,虽然说市场需求在增加,但同质化竞争比较高,现在也有很多新的技术,中天在新技术的创新和引领方面,有哪些储备或者是表现,有哪些规划?
谢书鸿:这个也是我们比较关注的,通信技术的发展,一定是随着我们国家的需求,运营商的需求来推动我们中天的发展。我认为有四个发展,第一是要基于我们高端制造技术的研发,就是我们的制造模式的转型发展,这一块是亘古不变的,因为光纤光缆行业本身就是高端制造业,我们要为制造业的智能制造转型进行更好的创新探索。第二是将用于有中继海底通信光缆使用的超低损耗大有效面积光纤技术用于陆上干线传输,希望在未来两到三年真正实现技术突破和量产。第三是宽带中国战略,智慧城市和工业物联网的发展,一定会带动数据中心的建设,这块不仅仅是运营商有需求,各行各业都有需求,对于宽带多模光纤的研发有更高的要求,对于数据中心用的特种光缆有更多的发展,如光电复合化、即插即用组件化等。第四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适宜物联网应用的特种光纤一定有较大的技术突破和需求,如车联网、工业物联网、智能电网等特种光纤。
记者:中天随着市场需求的转型,包括运营商的多样化,基础的更新,包括创新还是有很多的储备。最后一个问题,行业的健康发展是需要大家共同维护的,你们对同行有什么样的寄予或者是希望,你们对于行业是什么样的心态,听听谢总的想法。
谢书鸿:我们每一个都应该秉持着开放、共享的心态来发展。独木难以成林,想把一个事物发展壮大,一家是不可能把它弄红火起来的,一定是在很多的企业基础之上,大家共同的进步。我们国家现在在一些行业共性基础研究上没有一个机构,没有一个组织来做这个事情,比如研究光纤光缆的寿命问题,不是一家研究成功了之后,只能这一家使用这个技术,其实可以共享给其他厂家。我觉得我们国家现在在现代行业里面,就是在共性基础技术上面大家很难坐在一起共同提炼技术,共同去研究。还有光纤光缆行业共同的基层产品技术,比如说我们从缆纤走到预制棒,上端就是一些基础原材料四氯化硅、四氯化锗、气体等,我们大家为什么不合力起来把技术做出来,哪一家把技术做起来力量都很小,还是大家把技术做出来力量才很大。用资本的方式来解决吧!
记者:这个是一个很好的建议。
谢书鸿:还有一个问题——制造模式,实际上就像现在我们整个行业里面智能制造的模式,光纤光缆行业几大家都做的不错,相信最终会走到相同的制造模式,就像现在的光纤光缆制造技术的,谁家有不同的吗?都是一样的工艺路线,我想智能制造的技术最后也能实现共享。我们中天,我们自己的内部智能制造,以后一定是一个行业共享的技术。我想我们这样的基于线缆行业细分行业做出来的智能制造,比从国际大型软件公司购买的解决方案更好用。
记者:组建联盟有很多企业参与,参与共同的是推进这项技术标准,大家联合组建实验室,刚才谢总说的咱们这个行业也是一个竞争生态环境,也就是您刚才提出具体几个某些产品,因为这个量比较小,我们的目的是降低它的成本,降低它的成本不应该老卡在一个地方,是这样的一个想法。反正这个行业,健康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的去坚守,我们的媒体也是一个产业链,我们也希望产业链能够更加的美好。实际上,我们每一个普通用户都是受益者,我们享受到快捷安全的网络,都是有赖于这些厂商在不断的提供优良的产品,才能达到这么一个很好的网络环境。谢谢谢总。
谢书鸿:谢谢江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