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工业与互联网的概念实在是太多了。比如智能制造、两化融合两化深度融合、互联网+制造、工业4.0、工业互联网。如图所示:
其实在下面这张图中,漏了物联网、智能工业、产业互联网等词。最近几天有一篇文章《工业物联网站上风口 制造业巨头纷纷抢入布局》传播很广,又出现一个新词工业物联网。
其实无论新概念有多少,其实就如我那张PPT的标题一样,这些概念的目标一致,中间路径有差别。
这些词的共同特点是,工业产业与信息网络的结合而改变传统的产业。其实无论互联网也好,物联网也好,信息系统也好都是工具,解决的是工业信息传输与信息处理的效率问题;而每一次社会的进步,都是工具的变革。比如历史上曾经有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以工具命名的时代。工业革命,也是制造工具的变革,这一轮信息的变革,同样引发变革的是工具。
我一直主张互联网是工具。并把工具的变革作为社会进步里程碑的标志。而这一轮信息话引起的互联网的变革是工具的变革,是工业革命之后一次重要的里程碑(其实我本人对工业4.0的个概念中,不认可对4个工业阶段的认可的,其实第一次、第二次合在一起算是一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第四次算是一次工业革命)。
但无论工具有多重要,都是为了使用工具的产业服务的。如果没有产业的痛点,就不会有工具的更新,研究产业本身才是这一轮互联网革命的根本。
这一轮工业革命从工业本质而言是从供给不足的经济时代,转变为供给过剩的时代。人的需求有很多层次,最基本的是生存需求,解决了生存的需求之后,才会解决个性的需求。在供给不足的经济时代,实际上在解决生存的问题,主要矛盾在提高生产效率;在供给过剩的时代,需要解决的是个性需求,主要矛盾在提高设计效率。
人类的生产方式,从最早的手工定制,经历了手工生产、对规模生产,大规模定制之后,必然走向个性化定制时代。而经历了代规模生产、大规模定制的阶段之后,产品的模块化程度大幅度提高,虽然在最终产品形式上,个性化产品的比例非常高,虽然产品都是个性化的,但这个个性化产品是多个模块组成的,包含标准模块和个性化模块,而绝大多数是标准模块。这样在新的个性化定制时代,我们既可享受规模化(标准模块)带来的成本优势,又能解决个性化的需求(由个性定制模块实现)。
其实研究这一轮革命,我喜欢从产业研究本身入手,比如研究工业时代的生产、运营模式,研究传统工业的主要痛点,而在互联网时代会有哪些变化?在工业上有几个流:物流、现金流、工作流、信息流。在这一轮变革中,通过信息流速度的变化,会带来工作流、物流、现金流的流动速率的变化,而这些流动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比如国美、京东这两家公司的成功,最重要的是在物流与现金流的速率上做了文章。最近京东刚刚进入了世界500强,而其还在亏损,一家一直亏损的企业如何维持其现金流?京东改变了零售行业物流与现金流的速率,从而在经营中留下了资金沉淀,只要京东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它的资金沉淀量就不断增加。
在未来工业的革命中,信息流带来的其他流的速率和方向的变化,可以创造更多的商业模式创新的机会。这些机会会变革商业规则,在商业规则的变革的基础上,创造出颠覆性的变化。
工业领域的互联网变革,需要研究产业的各个环节,重点关注传统解决不了的生产瓶颈,看看互联网的变革是否可以解决这些瓶颈,而如果能够解决这些瓶颈,这里将有巨大的产业机会。
比如传统的生产方式中,MTS,MTO已经可以通过工业化的手段来实现。但ETO的生产方式只能是项目型制造,而不能用通常的运营模式来完成,ETO的效率低,导致ETO不能普及,如果工业的这轮变革,可以让ETO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ETO普及之后,会带来商业形态的根本变革。
从工业本质研究工业变革,研究工具会带来哪些流的变化,抓住工业本质才能把握变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