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2016媒体观察 >> 正文

科技部部长万钢:重大科技项目,也可以很“生活”

2016年3月11日 13:04  新华网  

在科技领域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如何深化科技军民融合?”“如何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在市场大潮中开花结果?”

10日上午,科技部部长万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就“科技创新发展”相关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工匠精神也是文化的体现

谈到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与民众生活的关系,万钢表示,我国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都与生活紧密结合。他说,比如北斗导航,我国5万多艘渔船都使用了北斗导航,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渔船可以获得短报;蛟龙号已经下潜100多次,许多科学家跟着走向海底世界;前些年黑龙江发大水,就是用资源卫星来监控,减轻了灾情。

万钢用前期调研的经历说明了重大科技项目、工程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最近我到内蒙古去调研,有一个企业用北斗放牛,给牛戴项圈,还用上了WIFI,牛吃什么草、在什么地方都知道,如果一旦过界,牧民派个无人机把它给撵回来。”

万钢表示,我国“十三五”将要实施的一批重大项目,一方面将支持原始创新积累,实现科学知识突破。“另一方面也会改善我们的生活,促进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万钢说,已经有很多民营企业参与了国防装备的研究和采购,未来要从科研设施的互通互用来促进军民融合,通过人才培养促进军民融合。“科学的探索实际上没有军用、民用之分,而是用在什么地方,怎么样使它更好地发挥效率。”万钢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工匠精神”受到广泛关注。

曾在德国留学工作的万钢说,工匠精神实际是一种敬业精神,就是对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锲而不舍,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事都不能放松,德国的很多做法值得借鉴。

他指出,工匠精神的培育首先是教育的结果。“德国哪怕一个商店的售货员也要进行系统的教育,包括包盒子、做礼品等都有一个系统的教育。”其次,工匠精神也是文化的体现。创新时代,中国也要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使更多产业一线工人能得到更系统的教育,使质量为上的要求变成企业发展的文化。

创新政策,指向提升原始创新力

对于如何在科技领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万钢说,市场对科技产品存在很大的潜在需求,提高创新能力,推进供给侧改革才能紧跟市场。“我们创新政策的指向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强集成创新,面向市场的需求供给,同时也进行引进吸收消化和再创新。”万钢说。

万钢说,推进供给侧改革首先要增强创新能力,发挥创新动能,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全社会,特别是青年人的创新积极性;其次,要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要有积累、有发展。

万钢说,目前全国已有约500家获国家各类支持的众创空间,和原有的企业孵化器、各类大学科技园、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形成了一个创业的体系。

万钢说,2015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支出达14220亿元,其中企业支出超过77%,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企业加大了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政府资金就可以更多转移到基础前沿、社会公益、国家战略如航空航天、深潜等重点领域上,为国家长远的创新能力建设做出贡献。”万钢说。

下棋,还是喜欢人人对弈

这几日韩国九段围棋手李世石与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之间的“人机围棋大战”广受热议,也引起了万钢的关注。他10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称赞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人类劳动进入更高级状态,但笑言从下棋的角度自己还是喜欢人人对弈。

万钢介绍,中国在超级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如天河二号,在地震模拟、大飞机设计、抗埃博拉病毒药物筛选、宇宙起源模拟、广州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应用。“双创周时,百度的小度回答问题也是妙语连珠,我们的科技人员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努力。如果大家有点时间,也可以按照兴趣,搞搞中国象棋的对弈,这一方面是一种新领域的尝试,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生活的乐趣。”万钢说。

万钢说,人工智能的发展使人类劳动往更高级的状态发展,但科学技术还要研究未知事物和运动的规律,只有掌握了规律才能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来改善人们生活。

“从下棋的角度,我还是喜欢人人对弈,因为这里面除了背棋谱以外,还有很多的随机性和未知性、情绪的好坏等等,更贴近我们的生活。”万钢表示,无论科技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人和人的交流,包括面对面的交流,仍然是人类活动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编 辑:李陶陶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