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传统企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是充满机遇的一年,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成熟,为传统企业的转型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未来,新IT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它将成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强大推手,通过与传统行业结合,对产业结构、商业模式产生巨大的影响。而这就是“互联网+”的核心所在。
1月14日,浪潮主办的“集团企业互联网+采购创新研讨会”在京举行。浪潮集团副总裁胡海根、浪潮国际副总裁兼CTO魏代森、电子商务专家潇彧、中铁鲁班商务网总经理易钢等出席会议,与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家大型集团企业的采购部门负责人共同探讨了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企业如何做好采购管理创新。
会上,浪潮隆重发布了全新升级打造的互联网+采购解决方案---浪潮iGo3.0电子采购平台,标志着“互联网+”下集中、高效、阳光、协同的生态型采购管理正式起航。
“互联网+”下的企业采购
采购是供应链的起点,采购优化不仅帮助企业降本增效,还能推动企业实现与供应商、客户、社会的“四赢”,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这正是当下传统企业最需要的。
魏代森分析指出,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环境下,企业商业格局被改变,电子商务推动企业采购管理进入新生态,集中化、电商化、阳光化、全程化、去中介化等“互联网+采购管理”新趋势,促使企业从单纯的关注内部价值链扩展到外部互联,拥抱互联网+,构建供需无界的产业链级商业网络。
在魏代森看来,“‘管控、共享、协同’是当前集团企业建设电子采购平台的三个方略”,通过ERP与第三方集成互联,把企业内部采购、仓储、生产、销售等供应链环节进行“横向一体化”扩展,把供应商、企业、经销商、客户组成一条商业生态链,实现企业供应链的全过程管理,为最优成本、阳光反腐、提高效率提供有力支撑。
电子商务专家潇彧认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才是“互联网+”,而电子采购就是将这两者巧妙地结合了起来。浪潮iGo3.0通过互联网+IT技术的方式将有效推动企业采购管理的创新。
转型+创新 浪潮推出iGo3.0
浪潮iGo3.0的推出为“互联网+”下集中、高效、阳光、协同的生态型采购管理创新提供强力支撑。
浪潮iGo电子采购平台从三层入手,解决了企业采购面临的三大核心问题。该平台底层连接需求单位、招标单位、监管单位以及第三方金融机构等,解决了企业采购透明度的问题;中间层采用门户平台、寻源平台等的形式,通过平台化的形式降低企业采购的成本,提升企业采购质量;另外,连接更多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专家、第三方云等,构成电子采购决策分析平台,利用智能数据分析为采购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此外,在部署模式方面,iGo3.0电子采购平台能很好地支持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三种模式;在采购模式方面,可以支持招标采购、非招标采购以及目录式采购;在运营模式方面,支持客户拥有客户运营、客户拥有供应商运营、供应商拥有供应商运营。
最佳实践企业如何用好互联网+采购
目前浪潮电子采购平台已在建筑、农业、采掘、制药、政府、装备制造、快消品等行业广泛应用,助力大型集团企业的采购模式创新与价值创造。
以浪潮搭建的中国中铁B2B采购电子商务平台为例,来说说互联网+采购为企业带来商业价值。
一是实现采购模式的转变。通过构建全国建筑行业最大的电子采购平台,实现了中铁分散采购向互联网电商采购模式的转变,上下游业务协同更迅速、流畅。
二是实现采购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的转变。平台实现了中铁与中国钢铁网等行业网站进行价格信息交互,与中国建设银行、平安银行、阿里巴巴、京东等进行交易信息交互,降低采购成本20亿,缩短采购周期30%,实现采购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的转变。
三是实现与合作伙伴等资源的连接,加快生态圈的建立 中铁鲁班商务网总经理易钢介绍:中铁B2B电子采购云还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为供应商、行业采购构建了一个自由生态圈,由单纯的内部服务扩展到可为其他的建筑企业进行服务,提供行情、价格对标等大数据服务,通过会员费、广告费、服务费等形式,为中铁增加了新的盈利模式。目前已吸引了注册供应商近2万家,年交易额超过2000亿,经营效益显著提高。
互联网+下浪潮ERP未来之路
在帮助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的同时,浪潮自身也在转型创新之路上。互联网+下浪潮ERP未来的路要怎么走?胡海根表示:“浪潮会坚持以数据为核心的云计算战略,研究和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下带来的产品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围绕互联、精细、智能做好企业应用软件和服务,为企业互联网化提供更好的支持。”
浪潮近几年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领域都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在全国布局了16个第四代云计算中心,能够为全国200个区域政府、40个行业部委、200个大型企业用户持续提供安全、专业、全服务的云服务,以及融合创新组织数据和互联网数据的大数据服务;同时,我们也看到,浪潮与SAP达成了合作,联合打造适合中国市场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这些为中国企业向“互联网+”和“智能制造”转型提供了强力的技术、产品和平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