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象网讯(计育青/文)9月29日消息,记者从中国移动了解到,为更好地满足广大客户信息消费需求,中国移动将于2015年10月1日起,为按流量计费的手机月套餐客户推出套餐内剩余流量当月不清零服务,即套餐内当月剩余流量可延期结转至次月月底前使用,客户无需申请,默认开通。
月套餐剩余流量当月不清零
此项服务是中国移动继2014年推出流量季度包、流量半年包等流量不清零服务以来,在流量不清零服务上的又一新举。此次当月不清零服务的套餐范围为按流量计费的手机月套餐,包括按月计费的基础套餐和流量可选包,如4G飞享套餐、全球通升舱套餐以及流量可选包等。
客户当月套餐内未使用完的流量,可以结转至次月使用,次月将优先扣减上月结转的剩余流量。中国移动还将提供周到的流量提醒及流量查询服务,帮助客户获取当月从上月结转的流量及当月套餐流量综合使用情况。
此次推出普惠制的手机月套餐剩余流量当月不清零服务,全部手机月套餐客户均可自动享受。此项服务涉及客户群体庞大,系统结构复杂,中国移动为此开展了大量工作:梳理了大量的业务规则,完成了支撑系统的开发、改造和部署,进行了大量系统调测准备和业务测试,并对客户服务工作进行了精心安排。
由于系统改造时间紧、客户规模大,月套餐剩余流量当月不清零服务初期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广大客户理解,并多提宝贵意见。中国移动将进一步改善服务,不断优化流量资费结构,让更多客户享受更加优质优惠的移动信息服务。
持续推动资费下降和模式创新
事实上,中国移动一直都顺应发展趋势,在客户消费升级、网络技术进步、政府提速降费等因素的驱动下,持续地推动资费水平下降以及资费模式创新。
据中国移动市场经营部价格管理处副经理邢宏涛介绍,中国移动的手机上网流量资费一直在持续下降。数据显示,截至8月,中国移动的手机上网流量资费单价为0.089元/MB,同比降43.5%,比去年全年降32.6%,超工信部30%的降幅目标。
2014年5月17日,中国移动推出四大类流量资费下调措施,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上线15个月,用户就超过2.6亿。今年,中移动再次推出8条降费举措,上线仅仅2个月,用户就超过7500万户,其中夜间套餐超过835万户。
与此同时,中移动还在流量资费模式上不断创新:2014年推出灵活计费周期、如季度包和半年包;流量可共享;套外流量和费用双封顶等举措。2015年中移动再次推出安心服务、流量可转赠以及阶梯单价等模式。
邢宏涛告诉记者,经过运营商的努力,事实上,我国手机上网资费与全球相比,已处于较低水平:根据ITU2013年报告研究,中国的绝对价格从24.1美元下降到8.07美元,排名已由第93名提高到38名,位居最便宜的26%。而2014年、2015年中国移动流量资费降费持续加大,预估2014年以后排名会进一步靠前。
提速降费不是一蹴而就
应该说,手机流量不清零政策的出台,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但不少媒体和用户仍然对运营商存在很大误解,认为在国外,很多运营商的手机流量都是完全不清零的,国内运营商也应该如此。
对此,中国移动市场经营部价格管理处副经理邢宏涛告诉记者,事实上,从中国移动跟踪的欧美、日韩、新加坡等国际主流标杆运营商来看,只有5家运营商从2014-2015年逐渐推出“流量当月不清零”服务
。但流量滚存附带约束条件多,如限定大流量套餐、合约捆绑周期长、滚存流量门槛等,并非像一些媒体所宣称的那样。
而相比之下,中国移动此次的流量不清零方案则“更彻底,更放心”,可为所有月套餐客户提供服务,客户无需申请,默认开通,且次月优先扣减上月结转的剩余流量,与国际运营商相比力度更大。
“此次推出普惠制的手机月套餐剩余流量当月不清零服务,100%月套餐客户可自动享受,受益客户约占全部流量客户的80%。”邢宏涛表示。
“应该说,不清零是对月套餐体制的一次颠覆性的创新,有助于消除消费顾虑。”邢宏涛说。
他也表示,提速降费不是一蹴而就,需结合发展阶段,有其客观周期。“中国3/4G发展,起步较晚,尤其是4G刚刚起步。而2G/3G消费者对4G手机更换、流量型套餐的变更升级以及网络和支撑能力的完善,都需要一个周期。中国移动会结合客户需求,在快速变革阶段,资费调优还会开展。”
“我们期望给予客观评估:对内,中移动会倾听使用者心声,关注降费效果,设定合理目标,比如降费幅度、电信消费支出、惠及客户面、套餐适配程度等。对外,中移动会结合ITU等权威报告,从国际对标、企业发展阶段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邢宏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