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是驱动现代制造业变革的关键动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经济所副所长辛勇飞认为,现代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在应用ICT技术解决自身问题,“新的ICT技术几乎都会在10年内为制造业带来新的变化,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是ICT与制造业融合的延续,是ICT发展到互联网时代的必然结果”。
在他看来,“互联网+工业”是本轮产业变革的核心。现在,互联网正在从生活消费延伸至生产管理,工业生产模式也从数字化演变到网络化、智能化。那么,为什么融合的主角是工业和互联网呢?
对于工业而言,发展必须围绕三个永恒主题:时间—缩短生产周期,尽早进入市场,加快产品改进速度,提高资金利用率;成本—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特别是资源型材料的节约;灵活—有效适应需求,对市场需求迅速反应,深度发掘细分需求。
对于互联网而言,可知、可算、可反馈、可联通是其主要特点。感知技术可高频次实时采集生产过程数据,将连续的生产流程分解成可供处理的各类数字化信息和模型,实现物理设备和生产过程实时监控调节。网络向宽带、泛在、融合演进,海量工业数据尤其是各种非结构化数据的传输不再是瓶颈,方便远离生产线处理。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令超大规模计算能力、数据存储及分析能力大幅攀升,能够满足海量生产数据、市场数据、供应链数据协同处理需求。
辛勇飞认为,“互联网+工业”是中国实现强国目标的契机。
在我国,制造业面临着诸多挑战。核心技术落后,85%的集成电路、95%的高档数控机床、90%的船舶电子设备都依赖进口。质量基础相对薄弱,2012年,我国出口产品占欧盟召回通报总数量的7.93%,占美国召回通报总批次的65.17%,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超2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超过万亿元。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生产型服务业比重偏低。发展方式粗放,单位制造业增加值能耗分别是美、日、德、韩的1.6倍、2.3倍、2.4倍和1.4倍,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两化融合水平不高,两化融合仍处于以初级或局部应用为主的阶段,两化融合存在区域、领域、企业、生产环节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他判定,互联网与工业多领域、多环节融合将引发五类变革—实现产品个性化、制造服务化、过程虚拟化、组织分散化、制造资源云化。他预测,未来,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将从产业链下游的消费品行业向中游装备及上游原材料行业不断延伸,开放程度越高、与用户互动越多的环节融合越明显。面对新产业变革契机,国内一些领先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积极开展互联网创新,还力求把握“互联网+”先机,推进海外市场布局,打造全球化产业生态体系。
辛勇飞呼吁,推进“互联网+工业”需要政企协同。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内容,也是发挥我国互联网与工业发展优势、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切入点。在此过程中,要推动技术架构、标准体系、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的研究制定;加快形成共识,工业界与互联网界紧密协作,共同推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发展;要积极培育发展为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提供解决方案的生产性服务业态,鼓励支持骨干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