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观察头条 >> 正文

启航才四个月的虚拟运营事业,这么快就要搁浅了吗?

2014年9月5日 10:02  雷锋网  

    【IT时代周刊编者按】自2014年5月初首个虚拟运营商开始放号至今,已过去近4个月时间,相关渠道的数据显示,目前170号段放号约23万个,这个数字不到基础运营商月增新用户的十分之一。这样的成绩,表面来看,很难说得上“理想”,和公众对虚拟运营商这一新通讯市场超高期望值也有很大落差。一些悲观的论调渐占上风认为“虚拟运营商必死无疑”,这样的看法是否太武断?还是业内心照不宣的共识?

    上半年被业界津津乐道,甚至被当成是推动国内电信业改革的号角的虚拟运营商,却于前几日被曝出了令人大跌眼镜的成绩单。据一次业内人士聚会时流出的消息称,自五月开启放号,十几家虚拟运营商总共放出仅约20万个号码,而实际活跃用户更是只有2万人左右。在这其中,蜗牛移动、京东通信与阿里通信三家就占据了大约七成的用户份额,有部分虚拟运营商甚至是零用户。

    虚拟运营商之所以没正式上桌就坏在了锅里,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点:

    1.虚拟运营商自身准备不足

    自放号之初,虚拟运营商就被曝出了多项问题,主要是170号段不能被银行和网站识别导致收不到验证码和提示短信,以及固话无法拨打170号码和容易被号码软件拦截等等。

    事实上,以往三大运营商在推出新的号段时也会遇到如上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一个新的手机号段想要被识别,需要先在后台进行一系列的升级与验证工作。而完全依赖于基础运营商网络的虚拟运营商,由于前期基本精力都放在了营销工作上,在相对基础的互通互联工作上就产生了纰漏。

    而这只是虚拟运营商众多问题中最接近消费端的代表问题,虚拟运营商往往以互联网思维去做运营,甚至不少企业入局的目的是眼馋基础运营商的垄断和暴利,希望借助互联网的砝码让雪球越滚越大,但忽略了基础运营商多年在资金和资源方面的投入,以及对人才和管理方面的积累才是其成功的根源。

    2.基础运营商保守看待

    基础运营商对待虚拟运营商的态度当下来看还比较保守,目前只是在一些重点城市提供了系统对接和试点测试,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放开。另外,基础运营商也给虚拟运营商下达了放号任务,必须完成任务后才允许开放下一批号码或下一个地区,这也导致虚拟运营商大多数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未能搭上4G的车

    由于虚拟运营商发牌至放号阶段,恰逢国内4G时代的到来,这使得正式放号时,仍以3G套餐为主的虚拟运营商显得极其尴尬。而虚拟运营商之前在和基础运营商谈判与签订协议时,是按照市场价格的6-6.5折批发3G套餐,但在基础运营商纷纷暂缓或停止对2G与3G的投入和补贴之后,并未给虚拟运营商的批发价格做相应下调。再加上基础运营商纷纷下调4G资费门槛和限制,这导致在市场价格上,虚拟运营商的3G套餐甚至要贵于基础运营商的4G套餐。

    而更加“忍辱负重”的地方在于,在4G网络成熟以前,基础运营商不太可能向虚拟运营商开放4G网络转售。但在基础运营商普遍将业务重心放在4G网络的当下,虚拟运营商还需要配合基础运营商,来共同推动市场繁荣,以争取4G网络转售早日开放。

    4.多项业务与基础运营商正面碰撞

    虚拟运营商刚诞生时,各家企业纷纷表达了不打算依靠套餐转售来盈利,而预备在流量应用和增值服务上大做文章的心愿,这也被看作是虚拟运营商破局的一大底气。不过,由于3G网络成熟和OTT业务的壮大,导致传统的语音及短信业务的下滑形成了常态性下滑,基础运营商也不得不为了避免被彻底管道化而展开聚焦流量后经营的转型,纷纷依靠开展自有OTT业务或是和其它互联网企业合作推出增值服务来扭转这一态势。这也就意味着要和虚拟运营商短兵相接。

    而不利因素在于,由于当下国内通信用户的发展已基本触及天花板,即便是基础运营商也大量依靠2G、3G的用户进行转化,无法过多的寄希望于新用户。而这对于普罗大众接触门槛较高的虚拟运营商来说更加严峻,后者最初希望以号码捆绑用户,达到带动自身如游戏、电商等业务共同增长的目的,但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这种需求往往是逆向的,甚至是毫无吸引力可言的。

    另外,像京东、国美、苏宁等渠道商还希望借助虚拟运营商套餐开卖合约机、迪信通和分享通信也预备推出自有终端,这也将和基础运营商形成竞争,但在运营能力低下、且资费不占优势和缺少4G的前提下,虚拟运营商很难被看好。

    总结:综上所述,虚拟运营商之所以遇冷,一方面是因为其自身固有的问题始终没能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则是整个大环境都在变动,作为中途加入的一颗齿轮,虚拟运营商想要开足马力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而事实上,至少在年底之前,虚拟运营商都难有真正的作为。而接下来,牌照方是会继续砸钱推广,还是暂缓进程,我们拭目以待就好。

    【IT时代周刊编后】启航才四个月的虚拟运营事业,这么快就搁浅了吗?移动互联网时代,拼的不是套餐,而应是组合能力。面对雄踞市场多年的老牌通信巨头,虚拟运营商们能否用他们的创意理念和互动体验攻城略地能成功?在未来,虚拟运营商们将会铩羽而归还是先破后立,静观其变吧。【责任编辑/李响】

    作者金楠,原文载于雷锋网。

编 辑:初夏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