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那篇经典演讲中提到,你不可能充满预见地将生命的点滴串联起来,现在所经历的将在你未来的生命中串联起来。生命的轨迹会变得非常清晰。诺基亚被微软收购,命运已定,前途未卜。这的确是一个适合回望的时刻,若是在那些关键的时间节点上,命运的轮盘发生过逆转,这位有着148年历史曾经的手机业霸主,命运的轨迹能否会被改写?
诺基亚陨落时间史
▲2007年 第一代iPhone在美国上市,三星打败摩托罗拉成为全球第2大手机供应商,诺基亚巨头锋芒褪色。
▲2008年 诺基亚3季度财报利润从15.6亿降至10.9亿欧元,降幅达30%。
▲2009年 摩托罗拉、三星、LG、索尼爱立信相继终止研发Symbian平台。
▲2010年 诺基亚全球份额仅剩28.2%,就在苹果每卖出一部iPhone就能赚57%利润时,诺基亚只能赚18%。
▲2011年 诺基亚和微软合作,研发生产WP操作系统手机,外界一致不看好。
▲2012年 微软、三星、Facebook都传出将收购诺基亚的传闻。
▲2013年 9月3日 微软以37.9亿欧元收购诺基亚设备及服务业务部门,并以16.5亿欧元获得诺基亚专利授权。 本次交易将于2014年第一季度完成。
艾洛普空降:衰落命运就此注定
逆转点 2010年9月
9月21日这天,加拿大人史蒂芬·艾洛普到诺基亚总部报到。对一年有8个月都处在冷冬的芬兰来说,9月正是天气转凉的时节。这位日后一步步被定义为“微软植入诺基亚的特洛伊木马”的CEO,最初时赢得了诺基亚大多数员工的信任,他们甚至相信,和很多芬兰人一样是个冰球迷的艾洛普,会带领他们“滑向冰球即将出现的地方,而不是它曾经的位置”。
如果当时诺基亚董事会选择的不是史蒂芬·艾洛普,而是别人,会怎样?三年前,诺基亚在全球手机市场的份额仍占据第一位,但面临着硬件有苹果iPhone、软件有谷歌Android的双重狙击,在如此重要的Match Point(赛点)时刻,CEO的选择决定了诺基亚未来的命运。
业内观点当时分为两派,一是“营销派”,二是“创新派”。进入候选人名单的,包括美国几大移动运营商的首席执行官,以及黑莓、谷歌等一线平台主管,还有人建议应当从苹果内部挖角,聘请一位具有丰富软件经验、充满创新思维的幻想家来担任诺基亚CEO。
在长达100多年的发展史上,诺基亚上一次最重要的战略转型,还要追溯到20年前,从造纸、橡胶、电缆等传统型工业变身为一家做手机的科技公司。2010年的秋天,诺基亚同样面临着转型与变革,从硬件制造业务转向软件和服务业务,而相比之前,这次转型更为急迫,但它需要的并非“壮士断腕”的决绝与勇气,而是富有远见卓识的耐心与毅力。
若是如乔布斯所说,在生命中的某些重要时刻回望过去的点滴,就会发现,今天被拿来作为艾洛普“辩词”的所谓“燃烧的平台”,更像是为悲剧定了调:当一个石油工人站在熊熊烈火的平台上,他往下跳或许能生还,但站着不动必死无疑。试问,一位新上任的CEO就已用悲剧主旋律为全体员工洗脑,等待他们的便是一步步滑向哀鸿遍野的境地。
Android系统创始人安迪·鲁宾也曾出现在诺基亚CEO的候选人名单上。每一次的选择,正如分秒流逝的时间一般,无法被改写,诺基亚的命运就这样“被注定”。
独宠WP:三岔路上艰难前行
逆转点 2011年2月
当月,诺基亚宣布与微软合作,现在回头来看,这或许并不是最糟糕的决策,但由于彻底断绝了与Android的合作,诺基亚陷入了一个无法自主呼吸的怪圈。投身微软的理由是想与Android做差异化,但艾洛普没想过的是,在WindowsPhone平台上,同质化现象更严重。横向的同质化,尚可通过硬件设计、创新功能等来消弭于无形,但垂直端同质化却一发不可挽救。
品牌营销专家韩虎提到了一个小故事,他在雍和宫打车时,的士司机指着对面诺基亚中国总部大楼说:多好的企业,咋说不成就不成了?诺基亚干嘛非得整个WP手机,早点做安卓我肯定买他们家的。
在资深诺基亚手机爱好者Jorden看来,将“创新”二字深深植根于自身DNA的诺基亚,无法忍受随大流的选择,这也正是其放弃Android平台的原因。“他们想在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之后,创建第三大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或许能让用户在选择时,可以从丁字路口变成三岔路口。但艾洛普要让摔断腿的诺基亚扔掉拐杖,拆掉绷带,去参加百米赛跑。”Jorden向《IT时报》记者表示,艾洛普的理由是嫌Meego手机研发太慢,但事实上,装载Meego的诺基亚N9早在2011年5月就已开发成功,而首款WP手机Lumia 800到当年11月才正式上市。
诺基亚在微软这里获得的偏爱十分有限。易观智库分析师胡婷婷告诉记者,自从收购传闻曝出后,前期微软一直有打压诺基亚市值的嫌疑,“诺基亚多数WP7.5机型无法升级WP8,终端设备出现大量库存,这推动其估值进一步下跌。”
目前WP系统的终端近80%都是诺基亚,远未达到微软想做开放性系统的初衷。胡婷婷称,作为微软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倘若诺基亚被别家企业收购或战略发生变动,对微软而言是致命的。这也许是微软必须要收购诺基亚的原因。
全球裁员: 拔去呼吸机,接受“安乐死”
逆转点 2012年6月
当周,诺基亚宣布新一轮裁员计划。继此前削减手机业务部门三分之一员工后,新一轮万人大裁员,受到重创的正是创新和研发团队的主力军。作为一家严苛执行“高效率控制成本”的芬兰公司,居然砍去创新和研发团队,无疑向世人宣告,从今天起,拔去呼吸机,接受“安乐死”。
当《IT时报》记者致电去年曾经历那场裁员风暴的某诺基亚员工时,对方语气尚显平静。“我们也是和外界同一时间知道消息的,但至少目前来看,一切还算风平浪静。我们的上班地点、工作流程都不变,这样的情况应该会维持到年底吧,所有后续要等明年第一季度收购案全部完成之后再看。”
艾洛普上任后,先后对诺基亚移动部门裁员1.6万人,超过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从2011年开始,全球IT企业步入大裁员节奏,但像诺基亚这般大砍创新与研发团队的奇葩做法实属罕见,诺基亚对外宣称,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使IT部门更适合公司当前的规模和业务范围。Jorden对此理解为“言下之意就是,反正只做WP一家了,其他研发投入在艾洛普看来都是浪费。”
某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微软购买的诺基亚设备与服务业务,包括了所有与手机相关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公关等部门。而地图、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知识产权三块B2B业务将被保留,组建新的诺基亚公司,“所以到明年,还是会有诺基亚这个品牌。”但该人士还表示,由于微软已经取得“诺基亚”品牌授权,未来很有可能功能手机仍叫“诺基亚”,而智能机则全部改为微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