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必读|视频|专访|运营|制造|监管|大数据|物联网|量子|元宇宙|博客|特约记者
手机|互联网|IT|5G|光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芯片报告|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会展
首页 >> 相关新闻 >> 正文

今日诺基亚,明日又是谁?

2013年9月4日 10:21  华龙网-重庆商报  

微软昨天宣布,将以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的手机业务,以及大批专利组合的授权。据称,这是继谷歌两年前以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后,全球IT界又一次“里程碑事件”。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他们可能不知道诺基亚来自何处,但他们知道,NOKIA就是高质量的象征,可以用它砸核桃;他们还知道,NOKIA几乎就是手机的代名词,满大街人拿的都是诺基亚手机。

市场份额高达40%,2亿人拥有诺基亚手机,诺基亚承载了太多中国人的愉悦体验与美好记忆,如今其突然“委身下嫁”,这让中国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网上网下弥漫着伤感与郁闷。

而在全球,微软乃软件巨头,诺基亚是昔日手机制造王者,火星撞地球似的巨人“碰撞”,尤其诺基亚辉煌时期市值高达1100亿欧元,如今竟以54亿欧元出售核心业务,这让全世界的小伙伴们也都惊呆了。

只是,对于如此重大的财经事件,较之普通中国人的感性怀旧,全球媒体及专家,更多是以理性、专业的眼光解读,但主角,肯定不是昔日王者诺基亚,而是今日胜者微软:

比如探究本次收购意义:微软“鲸吞”诺基亚手机业务,“软硬一体”的结合,将让微软有了对抗苹果、谷歌的资本。比如讨论此次收购的前景:不少人投“看好票”,也有不少人持保留态度,认为微软Windows Phone手机系统的不温不火和诺基亚业绩的持续下滑,让这场收购案的前景变得难以揣摩。

不论是事件的评判,还是成王败寇心态的折射,微软居于聚光灯下,都是人之常情。只是,对落魄者,人们可以不尊重,但必要的重视,如关注其从浪潮之巅迅速跌落谷底的原因,却是必须的,这是理性的态度。

那么,冷静复盘,这个昔日手机制造领域的“独孤求败”,为何短短数年间就沦落到“卖身为奴”呢?

查阅资料发现,多年来各方讨论不少,比如认为是接班人选择失误、经营中收购失误,比如认为产品更新跟不上消费时代步伐、遭金融危机重创、竞争对手紧逼等,这些都有一定道理,但并非直接原因。

还有人认为,这说明诺基亚创新不够。企业经营不善都有创新不够的因素,仅说创新不够,也没说到点子上。且百年老店诺基亚也不乏创新精神,其最早提出智能手机概念就是明证。

实际上,诺基亚瞬间崩盘的真正原因应该是:有创新,但系延续性创新,并非破坏性创新。正如人民日报早前所说,延续性创新主要是基于现有理念,提供超越当前市场水平的更优秀的产品或服务;破坏性创新则是另辟蹊径,通过创新来颠覆以往固有的模式和思维,致力于占据领先者、创造者的地位。许多行业的领先者都曾是破坏性创新的进行者,但在确立霸主地位后,则变为“守成者”,更多地进行延续性创新,巩固现有地位。

诺基亚的衰落史不正是这样吗?其最早做智能机,这固然是创新,但相对于同时期苹果推出的触摸技术、平铺桌面等“破坏性创新”,诺基亚在手机控制、界面管理等方面仍沿袭固有模式和理念,仅是“延续性创新”,虽有价值,但优势注定不能持久。

诺基亚被收购,让人伤感,而收购的原因,是诺基亚被自己行业巨头、“带头大哥”的优势绊住,“不思进取”而导致崩盘,就更让人伤感。

今日诺基亚,明日会是谁?这应引起所有企业和行业警惕,毕竟,类似诺基亚这样的领先企业或行业,即使在中国也不少。

编 辑:章芳
声明:刊载本文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联系电话为86-010-87765777,邮件后缀为#cctime.com,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新闻              
 
人物
工信部张云明: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中频段6G频谱资源
精彩专题
专题丨“汛”速出动 共筑信息保障堤坝
2023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
中国5G商用四周年
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CCTIME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本站地图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2007-2024 By CCTIME.COM
京ICP备08004280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802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771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