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谷歌有了MOTO之后,微软也有了诺基亚。或许作为在移动时代混迹江湖的大佬,你手里没有一家手机制造厂成为自己的入场券,你都不好意思和同行打招呼!微软71.7亿欧元收购诺基亚的新闻一出,业内立马就开始传起了阴谋论,而核心的焦点就是埃洛普。
这个前微软的高管,在2010年9月移动互联变革之际加入了诺基亚,戳和与微软合作之后,又在其被微软收购之际再度“回归”微软,并直接成为史蒂夫·鲍尔默的二把手,这种奇妙且曲折的来回就职履历,多少会让外人觉得有刻意安排之嫌。各种阴谋论的猜忌,也就随之传开。
确实早在几年前,诺基亚前任CEOTommiAhonen就撰文说,是埃洛普有点“神经质”的坚持毁掉了整个诺基亚,因为他在Symbian系统,WindowsPhone系统以及传统功能机已经全都摇摇欲坠,仍然坚持“不会改变目前的策略”继续着自己奉守的理念。而后WindowsPhone 8的出现,也没让这只火鸡变得好过一点,相反的是,这次微软甚至解禁削薄了给予诺基亚的独享权。大量贴上WindowsPhone 8标签的手机同时上市和诺基亚进行PK,原本难过的日子变得越发雪上加霜。可令人奇怪的是,诺基亚的董事们却没让埃洛普走人,反而任其掌控这只失控火鸡的全局。
于是乎,业内又传出另一个关于诺基亚和微软的另一个版本阴谋论。那就是或许微软和诺基亚高层董事之间存在互相勾结,所以才使得诺基亚董事会对埃洛普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眼。这种猜想在如今鲍尔默致微软员工一封名为《埃洛普回来了》的公开信中,也能找到些许暧昧的信息。
比如,史蒂芬·埃洛普回归后将领导更大的设备团队,其中包括微软当前所有的设备和工作室业务以及大部分来自诺基亚的团队,并直接向史蒂夫·鲍尔默汇报工作。就像是2005年Macromedia被Adobe收购时一样,埃洛普再次作为“最后一任首席执行官”当上了新公司的高管。不管怎么说,埃洛普眼光和灵活站边的态度确实值得不少国人学习,而这也让其多了几分阴谋者的色彩。
花了71.7亿欧元后,作为诺基亚个人移动终端的灵魂,其多名关键的工程负责人也将被纳入微软。他们分别负责领导智能设备团队、手机团队、设计,以及业务整合工作。而一些非盈利部门,也就是公司的二线部门“内务府”——财务、法务、人力资源、企业通信、DX/布道、客户关怀和商业发展等职能部门则没这么好的运气,他们将以“整合”的方式并如微软。有过在被并购公司工作过的哥们,或者都知道,这种“整合”多少会带来人员上的裁减。而且诺基亚这个庞大的公司体质中,这些二线部门人数巨大且和微软现有部门产生大量人力资源上的重复。在如此大的基数下,被出现大量裁员的情况极有可能发生。
现在回头来看微软和诺基亚的结合,最终谁受益更多或许就变得更加清楚或者更扑朔迷离。从木马阴谋论来看,埃洛普这只木马的确是高性能的,因为在他任职期间,诺基亚的的股票市值已损失30亿欧元左右,其在本周三股票在美国收盘的价格仅为3.85美元。从挺埃洛普派来看,至少他帮助这只注定要陨落的火鸡,找到了一个比被肢解更好的归属。因为在这个时段,除了微软之外,几乎没有太多企业愿意或者有能力一口吞下这在虽在自燃但却仍然庞大的火鸡。